美国商人们热忱地跟唐人洽谈着各种商品的代理权和经销权,有着成熟商业运作机制的国贸公司,将这些机制推广到了美国,当然也促进了美国商业的发展。如白糖,大唐国贸公司在美国有十家代理商,他们负责将大唐出口的白糖售卖到美国各个地方,由于他们本身是地区的独家代理,所以相互之间并没有恶意竞争。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年多的时间内,成百上千的大小美国商人,通过贩售大唐商品而发家,就算是小到一个大唐进口的女士发卡,都会有各种疯狂的商人挥舞着钞票来争夺代理权。江湖上流传着各种一个普通的穷小子,通过获得某大唐商品代理权而一夜暴富的传说。当然绝对不是所有人都赚钱了,只是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永远都是那些成功者。
难以避免的,大量大唐商品涌入美国,造成了对本土的一些手工业的遏制。比如说一些铁匠,他们落后的打铁技艺无法跟工业化的钢铁生产和工具制造所媲美,即便是跨过两万公里的大唐铁质农具来到美国,他们这些本土手艺人生产的东西,也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质量上更是不如。
民间一些人的不满是自然存在的,不过好些人转而寻求代销大唐商品,当然虽然大唐商品对这些手工业者形成了冲击,但是并没有形成赶尽杀绝之势。而手工业者的反对,也无法跟迅速壮大的工商业资本阶级对抗。
开什么玩笑,那些指着卖大唐商品发家的资本家们,可是真正拥有话语权的人,他们能够轻易地压下有限的不满。而入《北美新闻》之类的舆论平台,也被唐人所占据,各种歌功颂德和软文攻势,让人们更多把目光集中在大唐对美国的积极作用上。比如充足和高端的大唐商品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并且创造出更多的行业使得大家生活水平提高等。
大船停靠了码头,大商人詹森从船上提着一只皮箱走了下来。立即便有谄媚的码头税务官走上来了,“詹森先生,欢迎您回到纽约,这次居然换了一艘更大的船,詹森先生的生意真是兴隆啊。”
詹森还是带着点矜持地道:“借你的吉言了。”
码头的另一位工作人员过来,注意到这艘大船上涂着英文字母,他道:“名字是英文的,珍珠号,难道詹森先生您把这艘大船买下来了?”
詹森作为最早跟唐人进行贸易的美国商人,跟大唐方面有着良好的关系,也受到了不少特权照顾,比如有好几项高利润产品,詹森都拥有在美国的代理权,很多人也认为詹森是现在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詹森摇摇头道:“这么巨大的船,唐人可不会随便出售的啊,不过我与大唐的航运公司签署了租赁协议,五年之内租用这艘船,跑美唐航线,所以获得了给这艘船重新命名的机会。”
两名港口官员都是崇拜的眼神看着詹森,就算只是租的,能让唐人把这艘大船租给自己也是天大的本事了。
詹森其实一开始也想要订购一艘蒸汽船来着,不过他了解到订购一艘新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仅造价不菲,而且航速也略低,吨位更不可能这么大。詹森就转而租赁一艘现成的大唐航运公司的船舶,五年之后这艘船能给他带来大量利润,他甚至可以在过三两年后,再去订购一艘数千吨的蒸汽船,说不定那时候的政策就会放宽一些。
而且,詹森刚从大唐回来,知道大唐正在对太平洋另一端的清国用兵,航运吃紧,造船可能都排不上号,所以不如多等几年。
詹森也隐隐猜出,这段时间大唐对唐美贸易加码,是为了补回失去清国贸易的损失。一定程度上,美国虽然经济总量跟清国没法比,但是商品经济更发达,消费观念也更接近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市场开发异常顺利。
詹森要跟港口海关的美国官员报关完税,他顺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全是汉字的大唐香烟,递给两位官员,两位官员欣喜地收下,并各自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巧的打火机,把烟点上。
“呼,这味道跟咱们这边卖的好像不太一样啊,劲儿更大一些。”税务官喷云吐雾地享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