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军机大臣福隆安压低声音地道:“唐军虽然来得突然,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但瞧他们的人马也不算多,就宫里的守卫都算不上森严。卑职的弟弟福康安,领盛京将军,手中有兵马上万,再加上直隶周遭各镇军马,如果反应过来,一同入京勤王,这唐军也自是只有败亡一途。”
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把筷子随手往桌子上一丢,叹道:“福大人啊,你可是真会讲话,你们这些舞文弄墨的大人,没有跟那群唐兵交过手,自然是不晓得,我海兰察昨日带兵与唐兵激战,实在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咱手下的侍卫,哪个不是武艺高强、赤胆忠心的好汉子,可兄弟们还没等凑上去,就让唐人那不讲理的枪弹给招呼死了,我海兰察也就是上天垂怜,还要报答君恩,这才捡回一条性命。是,咱们直隶还有数万拱卫京畿的兵马,福康安大人也有盛京兵马可以来援,但又能济什么事?若是没有几十倍的兵马先挡了枪眼,哪能摸到前面跟唐兵拼刀子?这仗没法打,恐怕只消片刻,我大清兵马死伤个三四成,那这队伍也就散了,打不成什么仗了。”
和珅听上去也觉得玄乎乎的,他问阿桂道:“老大人,当年大小金川您是首功,为我大清灭了那回部叛逆,您是老于战阵的,若是您老人家带兵对付这唐军,又有什么办法?”
阿桂将口中食物咀嚼完毕咽下后,才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时我们连唐人的虚实都不清楚,他们有多少兵马来犯,带兵的人物究竟是谁,唐人的枪炮有什么长处和缺点,一概不知。而显然唐人对我们却是知之甚深的,一出手即是雷霆,我估摸,怕是前日唐人就占了大沽口,听粤人常言,唐夷之船舰,大如宫室,载万人而无虞,有这便利,突破大沽口,再遣军突袭我京师,也是情理之中。倒是那能飞天发炮之物,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唐军未曾攻城之时,便有那飞天之物携了唐军中精锐强干之士,偷袭宫内,还将陛下掳去。这唐人的军力,朝廷像是雾里看花,即便各位大人已经沦入囹圄,可仍旧看不清楚。老父又焉能言领兵与唐军一战呢?”
这老臣前后的意思也就是一个,他对于唐人不了解,不用提打赢打输,不过他也没说自己赢不了,隐涵是如果他通盘了解了唐军的虚实,也不是不能一搏。
此时军机大臣中的袁守侗说道:“好在唐军的军纪严明,虽然攻入宫内,却并无肆意杀戮,也无加害宫内的女子,宫中财物基本也是秋毫无犯的。”
之时这袁守侗是个汉人,虽然入了军机,但是先天上就弱了阿桂、和珅等人一头,他现在居然说了唐军的好话,登时激起了这里满人大臣的不满。
海兰察冷笑道:“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唐军悍然犯我,杀我宫内侍卫、京中士卒不知凡几,你居然还道他们纪律严明。我瞧你哥汉臣,分明是对朝廷、对皇上不忠,这唐人奇装异服、怪模怪样,却自承是汉人,莫不是袁大人你心里活络了,打算呗了咱们大清,去投了这帮汉狗,继续做你的军机大臣?”
这话说得是极为诛心了,有清一代虽然喊了上百年的满汉一家,可是汉人一直都是满人的奴隶,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即便是满人治国缺不了汉臣的帮助,行军打仗更是不能缺汉人的士兵,可是如海兰察等满大臣们,还是有强烈的优越感,充满了对汉臣的不信任。
袁守侗只能苦笑,朝天拱了拱手,道:“袁某忠心可鉴日月,生为大清之臣,死作大清之鬼。”
阿桂也知道这个时候挑起这个话题来没有任何意义,便出来打圆场道:“袁大人忠肝义胆,自然不会变节的,海大人不须猜疑了。”
袁守侗又朝阿桂做了一礼,算是谢过他的话。不过袁守侗心里却是无奈,虽然自己也算是地位不低,但是这些满大臣还是不把他当成什么重要存在,到了这种时刻还立马怀疑他的用心,真是令人齿寒。
反而是长久存在于军机处的老臣于敏中,这会儿什么话都不说,这老头倒是昨天惊吓过度,此刻浑浑噩噩,怕是就要一场大病了。
和珅一顿饭吃完,抹了抹嘴巴,说道:“也不知这些唐人究竟会如何处置我等,真是让人揪心。”
福隆安脸色也是很差,忧虑道:“虽然唐人并未直接杀了我等,可是却保不齐他们有什么坏心思啊。这已经是一日的工夫了,皇上下落不明,宫内的大人和贵人们也都给软禁起来了,就不知道内城里现在是如何的情况。这唐人连与我们交涉的想法都没有,此时居然还未见到他们一个真正管事儿的将军,净是一些虾兵蟹将的来回走动,当真使人气馁。”
和珅摸着下巴说道:“这倒也是奇怪,按理讲这么些兵马,少说也有数千了,怎么也得有个把总、参将的人物吧,可是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将校的,这些唐兵各自却能运转无碍,这行军布阵的本事,我看着当真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