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这是……时间胶囊?”杨宗毅试探地问道。

青年道:“没错,这是我高祖父在一百年前留下来的东西,他要求是在今年九月份打开,我前几天才刚从我家人那里收到,这是留给我的。我的高祖是建国第一代的大唐军人,参加了一七七九年唐清战争,是第一个打进满清皇帝紫禁城的人。这个时间胶囊我已经打开了,没有什么多少东西,几个子弹壳,还有他获得的勋章,一本他的随军日记,还有一个鼻烟壶,我没仔细翻他的日记,不过我觉得可能是什么满清王公大臣的物件,是我高祖的战利品,应该值不少钱吧。”

谈到钱的时候,周建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火热,杨宗毅觉得很是无奈。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加在乎利益了,当然他所知道的年轻人不都是这个样子,但像是周建一样,想着不劳而获,吃祖宗老本的人,真的不在少数。

杨宗毅看了一眼那个珐琅彩的鼻烟壶,并没有将其拿起来,而是伸手小心地拿过了那本人造革封皮的日记本,他道:“那个鼻烟壶,是清末的物件,市面上其实数量不少,等会儿我给你估个价。不过,我觉得你这些东西里,最有价值的应该是这本日记。”

周建有些愕然,问道:“为什么啊?”

杨宗毅道:“虽然正史上关于一百年前的唐清战争记载的很详实了,也留有大量的文字史料和照片,但是如果真如你所说你的高祖是当年攻入紫禁城的第一人,那么他所记载的东西,就非常有历史价值,你知道,很多人考察在那场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超越时代的武器,关于我们大唐这个国家的起源,也一直被一些人讳莫如深。当年那一批军人,很多人都签了保密协议的,他们被禁止谈论这些内容,你的高祖留下时间胶囊,可能就是为了让真实的历史流传。如果能够在他的日记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那将是有重大价值的。”

周建听后心中更加激动,问道:“能卖多少钱?”

杨宗毅本能地有些厌烦他这样的说辞,只是道:“不知道,不过它本身的历史价值,可能无可估量,好吧,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你的祖父究竟都写了一些什么东西,也许能给现在的历史学界一颗重磅炸弹。”

第232章 擒龙(一)

以下为时大唐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团一等兵周俊宝日记:

……12日早上七点多,有光这小子已经累得快瘫了,其实我也有些疲倦,从昨天下午开始知道要攻打大沽口,我们这些新兵都兴奋地睡不着觉。班长骂了我们,但是我也能看得出来,他跟我们一样,紧张又兴奋,躺在铺上来回的翻身,估计也是没怎么睡好的。

到了晚上我们还在黑灯瞎火的海面上迷了路,炮击开始后好不容易加入到了进攻的队伍里,结果冲滩的时候还把船底给搞破了。快天明那会儿,为了给猛虎团的兄弟部队抢出一条能走出滩涂的路,大家又开始收集各种干料铺路,这一夜可是折腾。哦,说起来收东西的时候,副班长他开着一辆桶车把一户人家的院门给撞倒了,车子前脸有点凹陷,车子大灯支架断了。

虽然副班长他说随后要跟军工系统反应军械的质量问题,但是我觉得,根本问题还是在他自己身上,副班长平时对人都很和气,对装备却很暴力,玩坏了一条船、一辆车,好吧,这还不是他在这一天玩坏的最后一件东西。

就在我们认为可以休息一会儿睡一觉的时候,班长很严肃地把我们召集起来了,我们被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顶替不久前发生意外的一个兄弟部队。直到几个小时候,我才知道他们有一个特别酷的称号,擒龙。

班长叫我们把随身的武器装备都交给了后勤,之后后勤的同志给了我们新的武器,看上去像是冲锋枪大小,但是更加精致的一种枪支,显然班长是认识这种枪的,他好像带着回忆一样摸了好一阵,然后才教我们怎么用这个东西。它果然是冲锋枪,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能够连续击发,它也拥有弹夹,能够容纳三十发子弹,不过它的子弹相当小,让我有些怀疑它的威力。

我尝试性地打了一个弹夹的子弹,感觉它的手感异常地好,射击非常稳定,后坐力并不大,而且准头不错。显然接下来我们的任务需要用这个武器,我却在想,如果以后都能用这么顺手的家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