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赵大岭拍了一下桌子,道:“战时体制,没错,就是战时体制。我们想了不少外部的方法,但是没有从自己身上看,我们大唐虽然重视市场规则,但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更是我们的强项才对。通过转入战时体制,我们把产能投入到我们大量需要和未来大量需要的东西,尽量平衡日用品产出,满足我们本国需求,以及满足国外出口即可,虽然我们在贸易上的收入必然受到影响,但是我们大唐家底可是够厚的,再加上咱们白主任念念不忘的满清积攒了百年的国库,京师贪官们的那点家当,足够咱们扩大国家支出和投资的了。”

薛岳又道:“不管怎么说,白主任在东亚的战事,还是要秉持速战速决的原则,尽快拿下京师,尽快平定局面,驱逐所有的勤王军队,从新皇帝那里得到一个令我们满意的条约,然后恢复贸易秩序。”

白南道:“是的,这也是我的方略方针。”

赵大岭道:“那么,现在我宣布,大唐共和国现在转为战时内阁,一切行动以有利战争为转移,白主任现在立即对远征军进行最后的准备,一个月内,我希望我们的部队开拔。交通部和各交运公司全力对我们远征军的运输进行协调。另外,工业部现在需要做出一个统一部署,我们至迟在45天内,对全国各生产企业,做一个通盘的安排,将核心产能集中在重工业、军工上面,适当收紧轻工业的产能。安全部也要对国内的治安和舆情做好监控,文宣部最为紧急,我们需要拿出一个最快速的情况,告知给我们的国民。”

没错,哪怕大唐已经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战备,绝大部分大唐国民,是不知道内阁的老爷们计划着征服满清的,即便是对很多穿越众来说这都是秘辛。现在如果要对满清用兵,至少大唐官方需要一个强有力、而且逻辑自洽的借口,能够让大唐国民同仇敌忾,最起码也要认同内阁做出的决定。

即便大唐的国民一直跟着他们的政府走,但是仍要避免做民心不喜的事情。不过内阁中的这些人,也算是老于政治了,民心不可以随意玩弄,但是舆论倒是可以操作的。

第215章 舆情(上)

上面张张嘴,下面跑断腿。

作为文教宣传部的部长,内阁中年纪最大的阁员,七十多岁的姚维春已经是属于半退休状态了,精力也不可能像那些五十岁正当年的阁员一样充沛。文教宣传部名字很长,管得东西也多,如果放到后世的部委,那就是文化部、教育部加党政那边的宣传部三合一,担子一点儿也不轻。

姚维春现在比较重视教育这方面的事务,特别是这几年的“三百中小学建设计划”,“新移民全面扫盲计划”,还有大唐第一座高等学府洛都大学的筹备建设,姚维春老人都是很用心用力的。

文化这一摊子事儿上值得提的不多,除了偶尔下发一点什么倡导学习的纲领性文件,也没有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毕竟只有在信息高速深层次传播,全球化程度比较高的阶段,文化的杀伤力才会格外明显。而且现在大唐的环境多少还有些封闭,不管是文化输出还是文化入侵,都显得没那么重要。

宣传问题上,一直都是内阁极为重视的。之前虽然出过乱子,不过现在也慢慢有了既定的模式和套路,把控严格,潜在祸患不大。

让姚维春老人比较满意的是,通过他这几年来的扶植和栽培,国内的几家大型传媒,已经有了一点能力了,比如像是这一次,文教宣传部定调后,怎么发挥,是下面报社和电台自己的事情了。

姚维春甚至自己也不会出面,这种事情交给副部长,给报社社长、电台台长们开个会,然后就算是搞定了。

堪称大唐第一官媒的《大唐日报》社,参加部里短会的社长和总编辑是连夜回来的,社里两个大boss这么拼,下面的记者社员们也都蹲守在报社里,等着boss做出指示。

“刚刚得到官方消息,清国已经以我国商人行迹不法、祸乱清国市场秩序为由,全面终止了与我们的贸易,甚至还对我国驻广州办事处进行查抄,抢劫了国贸公司办事处财物,清国皇帝乾隆颁旨,斥责我们唐人为奸猾邪诡之人,没有信义和德行,拒绝任何与我们的往来,禁止任何一个大唐国籍的公民踏上清国土地……”总编辑站在报社大办公室的中央,向所有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