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康利沃斯带领的英军连续占领了几个据点哨所,并留下了一部分英军镇守,很快他们就在普利斯顿以北的地区发现了成建制的大陆军,实际上这是并不具备太多战斗力的民兵。

康利沃斯立即率军对这股大陆军进行攻击,这些民兵没有什么战斗力,在放了几枪之后立即就朝后方撤退。

在岳震甫的布置下,大陆军连夜在道路两侧布置壕堑,并用砍伐的一些树木植被进行掩护。大陆军都爬在壕堑中,英军浪战并未在第一时间发现,使得自己就这样进入到了两侧的壕堑火力覆盖之下。此时岳震甫立即命令埋伏在壕堑中的快枪团士兵,手持sc-2步枪对英军进行射击。

突然出现的凶猛火力将英军打懵了,郭新又在这一时刻,从英军的正面带领一支数百人的大陆军部队杀出与英军进行近距离搏杀,最终英军在伤亡八百人后向大陆军投降,华盛顿终于收获了纽约战役来的第一个胜利。

克林顿在得知大陆军在普林斯顿击败了英军后,立即组织了一万三千人的英军主力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在大唐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大陆军并没有守卫普林斯顿,反而进行了转移,派出小分队偷袭了英军的数个哨所,造成了英军的一定损失。

在八月份大唐远征军从洛杉矶开拔之际,大陆军终于以一些零散的军事胜利稳住了阵脚,克林顿屡次想要对大陆军进行围剿,都因大陆军提前撤退而中止。这种机动作战的战术,自然来自另一位面的。

由于担心大陆军会偷袭纽约,所以克林顿不得不撤回到纽约,战线一下子便僵持了下来。

第164章 唐人的智慧

北美战事从原本对大利于英军到变成了现在的僵局,克林顿在着恼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番反思。大陆军整体的战斗风格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简单来说,他们变得更为迅捷、机敏以及狡猾了,克林顿知道自己的对手仍旧是乔治·华盛顿,那么华盛顿一定是得到了“高人指点”,因为大唐共和国有军事顾问团在大陆军,所以克林顿很自然地想到了这是唐人帮助了华盛顿。

事实也确实如此,华盛顿听从了岳震甫的意见,组织了一批非常机灵而且忠诚的民兵,让他们不作战,而是进行情报的收集,编制成了直属大陆军指挥部的侦察大队。这样一来使得大陆军在作战请报上获得优势,通过联系拥护大陆会议的民众,偷偷地对英军的驻地和行动进行观察,指挥部能够判断出英军的具体行动,从而提前做出反应。这也使得英军对大陆军进行的屡次攻势都没有成功,大陆军避免与英军直接交手,而是不断地进行转移。

郭新发挥了自己出身特种兵的强项,亲自带领着一批大陆军士兵,不断地骚扰英军的哨所,如果英军数量比较少,就对英军发动攻击,吃掉了不少的英军士兵。当然这支部队离真正的特种兵相去甚远,倒是有了那么几分神出鬼没的意思。

另外一个让克林顿十分头疼的是,拥有sc-2步枪的大陆军快枪团,仍旧是英军最担忧的敌人,快枪团不会排队枪毙这门作死的手艺,但是他们却会利用壕堑、地形等各种掩体对英军进行打击。从长岛会战之后,英军再碰上快枪团没有一次胜绩,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兵力处于一定优势的英军和黑森雇佣兵,便被快枪团猛烈的火力击溃。

克林顿当然认识到了sc-2步枪作为一种划时代武器的作用,他手上也有近千支缴获来的sc-2,可是在攻陷布鲁克林的那天,几名发狠的大陆军军官炸掉了储存弹药的临时军火库,使得克林顿空得了近千支好枪,却缺少配套的弹药。

英军倒是从投降的大陆军士兵身上缴获到了纸壳弹,不过数量并不多,不足以支持他们长久作战下去。克林顿命人分解了纸壳定装弹,弹头的口径跟英国人弹头口径不同,而且唐人制造的弹头大小近乎一致,不过英国人也能仿制一些类似弹头,当然妥善率会下降,也可能出现炸膛事故。黑火药作为发射药这个英国人有许多储量,不成问题,是最简单的一部分。麻烦的是底火,英国人直到下个世纪上半叶才会使用雷汞当火帽,一群英国龙虾兵根本不清楚装在定装弹后面的那是什么,也就无从制造了。

即便如此,克林顿还是将有限的sc-2步枪和枪弹派发给了手下的一支部队,当然克林顿仍旧抱着排队枪毙的火枪线列战术,龙虾兵们在举枪射击后单膝跪地然后装弹,不过克林顿很快又发现,英军传统的三排火枪阵列使用sc-2这种高射速武器,已经不太合适了。因为第一排士兵在射击后装填完毕,第二排士兵才刚发射,他们还需要等待第三排士兵再射击,然后才能开火,这显然效率不足。不过克林顿也没有开创性地将火枪线列压缩为两排,因为这显然需要重新训练他的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