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部长梁振海问道:“那英国人来买呢?”
“这就不能卖了。英国和这些欧洲国家相比,是我们最直接的敌人,我们大唐跟英国基本不存在利益的契合点,而且英国是工业革命最如火如荼的地方,我们的产品到了其他欧洲国家,可能短期内不会产生什么效用,但是英国人无疑会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起来,从而挑战我们的地位。”白南表情严肃,正在极速扩张为新一代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无疑就是大唐最大的竞争对手了。
赵大岭沉思了片刻,说道:“卖吧,西班牙人想要,欧洲人想要,我们就卖。军火是个暴利行当,每一支枪的成本最多一块钱,但是我们却可以卖给他们几十块钱,他们造不了的发射药、底火,我们也卖,怎么贵怎么卖。我们本身地理位置在这儿呢,欧洲人向我们发动侵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拿到了我们先进武器的欧洲人,却更可能互相之间打成一锅粥。我们不仅要用卖军火刺激他们的野心,将来我们的影响力扩展了,我们还要人为地去挑起欧洲国家的矛盾,挑起殖民地的矛盾,我们要让欧洲人疲于奔命,不断地在冲突中消耗自己,这样才能够为我们大唐共和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如此一来,内阁在经过审慎和周密地讨论后,最终同意了阿方索提出的建议。详细的条约,还需要大唐外交部的官员抵达西班牙后,具体定下。被提拔为外交部副部长的楚白,成为了这一次出使马德里的官员。他将代表大唐共和国与西班牙正式建交,双方交换国书,并正式签署通商条约,军火出售合同以及其余技术产品的出售合同,也将一并签署。
内阁已经为楚白确定了一个固定的范围,西班牙人就算想要讨价还价,也不可能获得更多,最多是多一两个留学生名额,在货物的价格上便宜那么几毛钱之类的。
楚白和阿方索登上了2艘三千余吨的大唐货船,海军也将派出一艘戚继光级护卫舰进行护航,这支船队将抵达西班牙进行一次贸易,当然这一次的货物中并没有军火,而基本上还是大唐出产的皮革制品、日化品之类的拳头产品。
第107章 列克星敦的枪声
漆黑的夜空中,稀疏的星星闪着淡淡的光,茂密的森林覆盖着苍茫的北美东大陆,两匹快马在林间的小路中疾驰着,马背上的两个骑士不断地挥动着马鞭,想着“再快点、再快一点。”
两个的骑士来自一个名叫“自由之子”的民兵组织,这个组织成立时间不久,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自由之子的主要纲领,就是进行反英活动,通过反对殖民压迫的斗争获得垦殖土地的自由及政治民主。他们的成员主要是工人、小手工业者、城市市民和小资产阶级,作风上比较激进,主张使用暴力。
这一切还要从十多年前的那场七年战争说起,英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自己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阿巴拉契亚山到密西西比河一带(以前是新法兰西的一部分)也割让给了英国人,法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新的海外殖民地霸主。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英国人为了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大量的鲜血和金钱,国力大损,为了尽快的恢复过来,英国人不得不加大对各殖民地的压榨。而英国最精华的殖民地,莫过于北美十三殖民地了。很快,英国人发现,北美十三殖民地的发展跟宗主国的发展战略出现了背离,不列颠人希望那里仅仅是一个原料出产地和销售市场,但是清教徒们在那里开展了自己的工业,并且私下里跟其他英国的敌对国家进行贸易。这都是英国人不能容忍的,而且殖民地居民不断向西扩展,这让英国人不安,殖民地力量的扩张会影响本土的影响力。毕竟,那里已经有了200万居民,面积比英国本土还打得多,资源环境都要优越。
英王的王座之下,不容叛逆,所以汉诺威王朝颁布了一系列限制殖民地发展的政策,希望以威权让殖民地人民害怕,从而重新确立英国人在殖民地的绝对主导地位。不过单纯的威权是愚蠢的,只能激起已有独立之心的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由于七年战争后,英国王室认定阿巴拉契亚山(aachianountas)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为王室私有,所以英国颁布禁止殖民地居民垦殖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土地的1763年公告(rocationof1763),限制了殖民地人民向西拓殖的空间。
1765年,又颁布了《印花税法案》(staact),他们规定,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等,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流通。也就是说一切用纸写的东西,都需要交钱,为英国战争付出的巨大成本买单。这个法案可谓是让当地人怨声载道,严重提高了生活和商业成本,更限制了很多行业的发展。殖民地人民爆发了激烈的反抗,他们抵制英货,捣毁税务机关,最终英国迫于压力不得不取消了这一法案。
英国人在印花税法案上吃了亏,却仍旧宣称对殖民地享有绝对的征税权。接着在1767年,财政大臣汤森又颁布了汤森法案(townshendact),对输入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颜料和茶叶等商品,课以重税,又在波士顿设立了海关税务总署。显然殖民地人民不会就这么认栽,商人们签订协议,拒绝进口英国货,转而从别的地方获取商品,这使得1769年英国出口殖民地的商品缩水了一半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