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白南听到这个数字也是咋舌,他道:“舰长,且不提改建整个郑和船队所需的工作量有多大,单是为几十艘军舰配备武器,也是个难题啊,你知道我们只接收了一百多门国府军的日式和美式火炮,陆军还要使用一部分,留给海军的恐怕不会很多。”

邓希夷不以为意道:“小白啊,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嘛,咱们的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得天独厚,很快我们就会投产钢铁厂,之后就是机械厂和军工厂,制造大炮应该不成问题。就算制造不出二战水平的大炮,但简易线膛炮制造起来应该没有太多难度,我们也不需要这些火炮多么精良,可靠性足够,比这个时代欧洲人的滑膛炮厉害就行。”

白南想想觉得也是,改造这么多战舰,是一个耗时很长的工程,这段时间内,估计殖民点的军工厂确实也能够生产火炮了。

随后,他又问道:“那么民国众那边的船又该怎么处理?”

邓希夷道:“民国众那边的船舶就比较复杂了。其中很多船只都是有主的,船东就在船上,比例大概占到百分之二十多。虽然暂时我们会征用他们的船,但最终这些船还是要还给他们的。他们乐意跑航运也行,卖掉也无所谓。这些我们就不便处理了。那些无主的船舶,我们会进行一次遴选。条件比较好的、吨位比较大的,我们留下来,作为商船、客轮之类。那些比较破旧的小火轮,一二百吨那种,没有什么太大的存在价值,除了留出一些给内河航运的,其他我们还是准备拆掉。我们还将从这些拆解的船舶上,获得一些材料,包括重要的蒸汽机,配备给我们的帆船军舰,毕竟现在蒸汽机我们也没法自造。”

民国众船队中,绝大部分是几百吨到两三千吨的小型轮船,确实没有全部保留下来的必要。封存留待以后使用也不划算,毕竟船舶都有折旧,保养也成问题。所以还真的不如拆掉它们。当然,民国众船队中也有几艘外国制造的大型轮船,包括六艘万吨以上的轮船,还有十几艘五千吨以上的船舶。这些都将成为殖民点一段时间内的航运主力船舶。

当然,超过十万吨的昌茂轮才是殖民点最有航运力的船舶,只是在没有油料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轻易开动这艘大家伙。

第17章 遇袭

殖民点海军发展之事,不可能操之过急,实际上现在长滩港的码头建设还在进行中,另外为了改建船只,港口中还要起一座船坞,这都是大工程,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完。倒是现在最为活跃的,都是郑和船队中吨位相对比较小的帆船,这些排水量不过数百吨,最多一千来吨的帆船,拖着大大的渔网,在周围数十海里的海域内转一圈,便能够收获不少的海鱼,这些渔获也成为了殖民点重要的副食品。

白南现在仍旧是隶属海军的军官,不过大多数海军,尤其是现代众的海军,除了养护船只,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而赵大岭却更喜欢把白南当成自己的一个心腹,或者助理来使用,白南要么是跟着出谋划策一番,要么就是带着决委会的命令,指导一些单位的工作。

“白中校,司令员通知您,那些西班牙教士似乎希望进行沟通,司令员着您过去看看他们想要说些什么。”一名传令的维和营士兵找到白南通告道。

白南现在已经搬到陆地上来住了,他分到的是一套单独的军官宿舍,由于殖民点住房的紧张,除了有家有口的能够分到单独住房,大部分单身人士,尤其是军人,都是住八人一间的宿舍。当然白南的宿舍虽然是单人间,但实际面积也不大,只有一张书桌、一张床,都是木工们临时用北美红杉打制的,虽说不算精美,但也耐用。军官宿舍也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军官们也是要上公共的盥洗室。

白南得了命令之后,就跟着这名士兵来到了关押那些教士的地方。他们原本的布道所已经被征用了,那栋规模不大的建筑现在属于陆军使用。西班牙的神父们一开始住帐篷,后来条件改善了些,把他们关进了一间木头的平房,也是一座临时性的监狱。

曾经与这位名叫克鲁扎多的神父有过对谈和交锋,处于优势地位的白南还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摘下军帽,算是对神父表现了一点礼貌,然后用一口纯熟的西班牙语问道:“神父,请问您找我来,有什么希望谈的吗?”

克鲁扎多问道:“白中校,请问贵方对我们这些无辜的上帝牧者有什么样的安排吗?”

白南耸耸肩:“暂时没有安排,我们很愿意就这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