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小鹿总飙起戏来演戏欠佳,也真亏他能面瘫着脸挤出这一句,李相在下边看得肩膀一抖一抖,就差笑出来。见小鹿总快说完了,李相整了整脸色,第一个站出来“以身作则”。李相这一出列,其余官员反而目瞪口呆,末了想到李仲仪是寒门出身,还真没多少土地,众臣看他顿时跟看敌人似地喷了火。不过李相是谁?鹿哥那开门见山武力压制的做法到底不如李相长袖善舞,夜宴结束后李相请了众位大佬酒楼里一聚,就摄政王查隐田一事谈了谈,从土地乃是国本又讲到世家大族,从大义上讲抑制土地兼并是为国家稳定,谁都知晓抑制土地兼并是好的,众大佬点头,然而此事可并非一句为了大燕就能解决的,要让地主官绅们吐出到手的利益可没那么简单。对此李相神秘兮兮地透露一句:“众大臣可知摄政王想要建个皇家苑?专为陛下赚些首饰钱。”皇家苑其实是李相提议,借皇家之名做些名正言顺的生意,此时代官员不得经商,皇家苑一出来正好允许官员们投几分干股招一招资。

“这皇家苑……”在座都是大佬,大佬们都是聪明人,一听就听出言外之意,忙问这皇家苑是什么章程。

“这皇家苑如何……现在还不知晓,倒是听人说日后这皇家苑可允咱们官员投资,是桩稳赚不赔的生意……”李相一笑,肚皮里黑黝黝地还在想,小鹿总见这时代官员们工资福利太高还不用缴税,想着法子想要减你们工资呢,这皇家苑可是他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福利。

这厢李相正在游说各部门大佬,那厢沈瑶光正在给皇帝太后公主嫔妃们讲课。宫中的这场夜宴太后皇子公主嫔妃们也参加了,看完戏又看到了之后摄政王的那一场发作,看得心惊肉跳。这时代的女子对于朝堂政事并不熟悉,摄政王那一场发作她们其实未看明白,换个角度看,只觉得这戏结局太惨了些,胡家三兄弟杀狗官当然是错的,最后午门斩首也是罪有应得,可知晓原因又觉得他们太可怜了些,若不是父亲被害死还失去了田地,谁会做到这地步?宫中嫔妃多是小户人家出身,田宅之事虽不熟悉也是知晓一点的,娴嫔原先更是个宫女,家中原有地七亩,正因官绅侵占失了地才自卖其身入宫,看见此戏不免泪眼婆娑,转而说起他们家当初失了地变成佃农后的惨状,说到后来众嫔妃纷纷抹泪,太后更是金口玉言应将这等尸位素餐的恶官关入大牢!

太后嫔妃们的政治敏感性到底低些,倒是几位公主颇有见解。也是沈瑶光最近鼓动,鼓动公主们可多多关心政事,看了此戏公主们畅所欲言。六公主觉得是律法之过,七公主看到了官员评绩不足,最后刑部吏部尚书们上前请改律法改官员评绩方法,都证实了她们的正确,两位公主不免有些高兴。

“沈先生,以朕看来此事症结是在土地,”同样的戏,不同的人看出不同感想来,萧焕一针见血地指出。沈瑶光脸上含笑,心中倒是在赞叹摄政王眼光,大皇子二皇子同样看了戏,在摄政王爆发时这倆一个缩成鹌鹑什么都不敢说,另一个跳起来就赞同反贼当杀,蠢得有点不忍直视,沈瑶光都不想应付他们。

“陛下,摄政王目的是在土地兼并,”鹿哥将沈瑶光派进宫来是要她来教导皇帝的,顺带教一教公主与太后嫔妃们。这一开始还是李相的提议,立女帝当初争议多大,小鹿总强硬派打定的主意若是被强烈反对说不定最后是会镇压解决,李相可不想小鹿总动武解决,一旦用了最后手段矛盾就没法缓和,所以暗地里全靠他从中周旋,也算是群臣退一步,毕竟两个猪队友衬得十二公主聪慧好学,不想立猪队友群臣只好立女帝,也是真的没得选。只是女帝立了,依旧不少人抱着换皇帝的想法,只一个女帝到底太扎眼了些,若朝堂多几位女官,到底为女帝争得一番势力。李相就打算从公主们下手,毕竟身份尊贵,还是皇帝姐妹,从小鹿总的评价看,公主中倒有不少可造之才。李相提议教导公主等日后可入朝堂,鹿哥随意提了提,叫沈瑶光可顺便教一教嫔妃们,他是觉得在生产力这么低下的时代,一群人关在宫里太浪费,若有才也可用一用,虽然沈瑶光完全曲解了。太后嫔妃都是萧焕长辈,沈瑶光以为鹿哥是怕这些个长辈给萧焕添堵,于是叫她教导点朝堂知识洗一洗脑,以防日后被人吹了耳边风搞事。李相和鹿哥都没提太后,沈瑶光却是想到了,嫔妃们到底隔着一层,可太后不一定。最可能给萧焕添堵的是谁?太后!毕竟孝道最大。于是沈先生开了课,除了给皇帝公主们讲政,与太后嫔妃们做陪时也讲政,前者是正经课堂,盼着她们报效大燕的那种,后者是趣味课堂,专注科普,防止她们给皇帝添堵的那种。这时候的沈先生也不知道,自己这一讲讲出了日后一种风潮,从宫中开始逐渐风靡大小臣子家中——没见太后嫔妃们都懂政吗?谁家的夫人小姐不懂点朝政可是要被笑话的。

※※※※※※※※※※※※※※※※※※※※

番外:

“请大家往这边走,不要掉队,更不要随便触摸这些文物,这些是从初兴朝保存下来的文物,十分珍贵,这次是初次展出,特别是这副寒梅图,据说是摄政王亲作,当初从陵寝中挖掘出来的时候在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做导游的是一个身着衬衫牛仔的女子,对着这副寒梅图手舞足蹈十分激动的模样,她身后的几个学生倒是见怪不怪,一个身着文渊阁大学校服的男生见身后的一群学弟学妹们有点惊吓到了,他温和笑笑,俏皮地眨了眨眼解释:“杨教授是摄政王控……”

初入大学的历史学学生们温顺地点了点头,再看杨教授带着点奇异神色。有个小学妹举起了手,弱弱地问:“可杨教授不是研究李相卓有建树吗?”

“毕竟摄政王太神秘,一直以来关于他的史料太少了,担任摄政王真正掌控朝廷才5年,之后就闭门不出,”有学姐解释了一句:“不过摄政王时期开始的初兴朝改革为日后的燕国中兴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所以这次文侯陵寝的挖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李仲仪谥号“文”,他死后圣皇帝打破文官不得封侯的传统,追封文侯,可谓是历史上文官最高境界。他死后,圣皇帝还专门下令允许李仲仪随葬皇陵,特许用公侯规格。说着他们已走到了右耳室,当初出土时右耳室中丰富的陪葬品都已搬至研究馆,剩下的是几幅壁画。三面墙三幅壁画,第一幅是一白衣少年的剑舞,第二幅是将军出战图,为首黑马上的将军头戴青面獠牙面具,身后猎猎作响的“鹿”字大旗,第三幅是睡卧图,依旧是第一幅图中的少年,斜倚在软榻之上看书,面前是一张凤首琴。

“野史中传李相是摄政王资深迷弟,貌似是真的,”看着面前三幅壁画,年轻的学生们惊叹不已。

“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这三幅画都是写摄政王!”杨教授又开始激动起来:“第一幅画应该是初兴二年的四国来使夜宴,当时摄政王上台剑舞,史书中写摄政王的剑舞出神入化寒光冽冽,齐国来使被吓得当场昏厥。第二幅是初兴八年,燕国攻打西凉,已闭门三年的摄政王领兵,当时头戴青面獠牙面具,势如破竹,不出一年西凉国灭。虽然史书上未写摄政王为何戴面具,不过初兴朝的戏本杂说中倒是提了不少,据说是摄政王才武面美为了震慑敌人,不过野史传说不可信,永昌二十六年,梁国入侵,十六岁的摄政王领兵,打败梁朝,自此以后梁国一蹶不振,当时摄政王是不戴面具的。在初兴二十年梁国国主举国投降,梁国国灭,初兴二十年,大燕一统天下。”说着杨教授转向了第三幅:“壁画应该是按时间顺序画的,第三幅从画中摆设看该是宫中永寿宫,按时间看该是初兴十五年之后的事,史书上记载初兴十五年圣皇帝与摄政王大吵,之后将摄政王软禁于永寿宫。初兴十五年凉秦两国已灭,摄政王威望极高,当时将攻打齐国,本该摄政王领兵,有大臣认为摄政王功高震主,换了秦佑。史学上研究觉得圣皇帝软禁摄政王应该是惧怕他功高震主,不过壁画为何是摄政王年轻时候的模样一直未有定论,说不定李相是怀念年轻时的摄政王……”

“也有可能是嫌老年摄政王比较丑……”有学生低声吐槽,引得周边一片笑。

“那是明华长公主吧?历史上有名的颜控!”有学生嬉笑着道。明华长公主排行第三,曾和亲西凉,西凉国破后归国,比之其他在朝堂上活跃的公主们,明华长公主素好书画,初兴朝鼓励女子们走出家门,明华长公主书画一绝也得以扬名。文渊阁大学建立后,圣皇帝鼓励各地新建书院,明华长公主建千秋画院,培养了众多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