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他们看的出来,这种时候也不会说出来,不管怎么说,谢家勾结倭寇的事总是真的,为这样的人出头说情,没有任何好处还会惹上众怒。加上之前曹小姐自尽那档子事,让不少人对谢家颇有不满,这时也就干脆装聋作哑,不发表意见。
谢家的老弱们哭做一团,那些贵妇和大小姐,被无情的夺去首饰头面,用长长的绳子栓成一串,从乌衣巷赶向南京刑部大牢,差人的皮鞭在空中做响,谁的步子如果慢了,就会无情的甩一记鞭子过去。
大门重新被关闭,官府的封条贴在上面,杨承祖颇有些无聊的叹口气“没意思。我还以为会有谢家子弟舍生取义,对我行刺呢。都说大家族底蕴深厚,不缺死士,今天这表现,有点名不符实了。”
冷飞霜微笑道:“他家的勇士,早就在之前的几次交锋里折损殆尽,不管什么名门,到了这一步也就是死螃蟹了。倒是那位谢小姐也在人群里,一夜夫妻百日恩,你难道不爱惜这朵解语娇花?其实你只要说一句话,保下她不会成问题的。”
杨承祖知道她心情好,也耸耸肩膀“别来这套,我不上当的。她是注定要卖到教坊司的,早晚不是都要陪人睡?我只是她的第一个客人,她是我找的无数粉头中的一个,逢场作戏的事,也值得我认真么?回去,我们慢慢审谢老爷。”
南直隶虽然有自己的衙门体系,但是这一案是天子下旨交锦衣卫全权负责,其他人也就没法插手。大家心里都有数,所谓审问不过是走个过场,谢家这次是死定了。大多数看客都把问题归咎于谢遵与杨记商号的利益冲突,却没多少人想到,真正把谢家送上断头台的,却是曹氏的假死,以及杀鸡儆猴的目的。嘉靖是在借谢家的人头,向所有人宣布一个信号:这个海,自己开定了。
第八百零四章 米王之亡(一)
南京作为陪都,保留了京师所有的行政机构,事实上就连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衙门也有一个。自从定都京师后,这个衙门根本没有起用过,在南京发挥作用的锦衣卫,是锦衣卫南直隶千户所。这次要审问谢家,才将这个衙门重新恢复,南直隶千户王邦奇,也亲自上阵,为杨承祖担任助手。
这个人的风评颇差,在正德时代全靠巴结钱宁,才混到一个千户位置上。后来钱宁落马,王邦奇差点遭到清算。他上下活动,勉强保住性命,但是也被雪藏起来。直到杨承祖复建锦衣卫之后,才有人向他提起了王邦奇,但那个提到,也不是保荐,而是希望杨承祖将这个害群之马给清理掉。
根据介绍,王邦奇是一个除了陷害构陷之外,别无所长的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配合镇守太监给江南的大户坐赃,再靠这手段去讹诈钱财,在江南民愤极大。这样的人,对于眼下的杨承祖乃至整个杨记的发展而言,却是最珍贵不过的人才,也就难怪被起复并且提拔。
王邦奇本来注定提拔无望,这回绝地逢生,也就把杨承祖看做了恩主,做事也确实真用了心。整个审讯室布置的好象阴曹地府,那些刑具上都洒了血,血腥味道刺鼻,只看一眼,就让人寒毛倒竖。
谢遵身上并没有真正受刑,就连绳索也都去了,眼前还有人放了一碗茶。杨承祖指了指“这是人参茶,给谢老爷补身体用的,不算多好,跟你家的没法比,凑合喝点,你知道我想问什么,你还是痛快招了,大家都省事,不是很好么?”
谢遵目光冷漠,眼眶里布满血丝,恶狠狠地盯着杨承祖“乌衣谢家,自宋至明,几百年的望族,就毁在你的手里!为什么……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想做生意,我帮你,你想发财,我送你。谢某自问,或许得罪过你,但是却也和你没有死仇,为什么非要赶尽杀绝?千里为官,为的吃穿,你不是什么清官,别说什么明镜高悬这种话。老夫也没想过拿你当清官看待,凭我谢家的财力,只怕撑不死,不怕喂不饱,可是你为什么……为什么非要弄成今天这样。”
“为什么?这个问题你问我?谢老爷,我想你搞错了,这是我要问你的问题才是。本官从京师过来时,确实是想和你做朋友的。不管怎么说,你新遭丧子之痛,我很同情你的,你又做了这么久的生意,我该称你一声前辈的。可是,你太贪了,粮食是国本,这种生意,只能由朝廷控制,要它什么价,它必须是什么价。只有保证大多数人都有饭吃,他们才不会想着造反,这个天下,才能安稳。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民百,只是不想做,所以,结果就是我来,你死,这就是你变成这样的原因。我跟你谈的不是道理,而是根基,如果你只讲经商的道理,那只能说死的不冤。”
谢遵哼了一声,“杨承祖,我很感谢你把话说清楚,也正因为老夫看明白你的打算,所以才不会放你进场。如果咱们换个位置,你会不会把老鼠放到自己的米缸里?你不会的事,别人也不会做,海贸还是粮食,如果朝廷进来,用不了十年,我们这些商人,怕是都没的做下去了。你想的大,想的是万里江山,万千百姓,我也得想我谢家宗族,几万族人。在你的心里,这几万人只是个数字,可是对我而言,他们就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