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纨绔子弟们,在家里都是出名的混帐二世祖,喝酒惹祸是常事,家里的正经事,一般都不找他们参与。上次迎接太后进京,让这帮人都觉得自己的身价变的高了起来,这次又能查京营,自己也好象成了家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不少人升出了,自己原来不是纨绔,而是未遇伯乐的错觉,胸膛都挺的格外高些。
直等到他们来到五军营的一处校场时,这种情绪算是到达了顶峰,守门的军士还不等说两句,脸上就挨了马鞭。一名勋贵子弟挺着肚子道:
“瞎了你的狗眼,还敢挡老子的道了!爷是英国公家的公子,十六少知道不知道?就连你们指挥使,也不过是我家的门下一走卒,你倒是拦起驾来了?我看这处营房里毛病就不少,来人啊,给我好好查一查,看看他们到底缺了多少兵员,又有多少器械对不上号。”
原本京营自成系统,外人想要插手进来势比登天,即便是真发生士兵与锦衣卫互殴,最后也多半是交出些顶缸的人大家了事。彭泽保举杨承祖,也是要看着他如何在京营面前碰个头破血流。可是一物降一物。
京营之内的将领,多出自勋贵门下,这帮子纨绔二世祖做先锋,京营没人敢出来强拦,只能任他们骑着马一路冲进了这处营地搅的鸡飞狗跳。花名册、帐本连转移都来不及,就被控制起来,一场风暴就以这种近似起哄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第六百零一章 乌合之众(三)
杨承祖前世也看过一些描写穿越的小说,里面一提到军队,必然是个充满铁血精神,积极向上的圣洁之地。仿佛一片污浊的土壤上,惟有那里纤尘不染。可据他观察,大明的军队与其他文武衙门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想开了,本来就是如此,大家一般都是人,总不可能因为换了个地方,就变的截然不同。京营肯定有问题,而且不会比其他衙门的问题少,这是在他前往京营以前,心里就有数的。从他掌握的情况看,京营问题涉及到大明朝文武内监若干衙门,事实上就算想责任到人,都未必知道追究谁。如果同时得罪所有力量,那就注定碰个头破血流,狼狈而归。
邀请勋贵家的子弟作为协查人员,目的就是向勋贵释放一个友好的信号:自己并不是一个二愣子,没想过什么一查到底水落石出,也不是真的想搞出什么名堂,左右不过是大家面上都能交代下去就好。他走上这么一遭,也肯定要查出些问题,否则在皇帝那里,自己也没办法交代,场面上也过不去。
这里面的关窍,武定侯郭勋那等人精,也明白的很。接下来就是看肯不肯合作,如果继续持不合作的态度,那就只好铁面无私,大家分个高下了。
从那些勋贵派出子弟参与查办开始,彼此之间的默契,就已经形成了。这些勋贵们并没有和杨承祖别苗头的意思,态度上也配合的很,这处名为五军营左军泰字营的军营,就是勋贵们为他提供的查办地点。这里肯定会有问题,但是问题不会大到伤筋动骨,大家面子上都能下的去。
可就是这个勋贵们眼中的小问题,在杨承祖看来,就已经非常严重了。这一营兵的编制是三千人,可是全军集合起来以后,连五百人都凑不出。
这不到五百的人马里还包括了一部分根本不能临阵的老弱,甚至还有几十个妇人。都剔除出去以后,真正能承担守卫京畿任务的青壮,不超过一百五十名。别说让这一营担任战兵,就算是充当夫子,都没法完成任务。
可是钱粮帐簿上,这一营始终是按三千人下发的钱粮军械,领取上,也是比照三千人数支取。那些伙食菜金帐簿上的墨迹尤新,看来这里的坐营官也知道彻查京营的事,也算是做了工作,不过这工作做的还不够彻底,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杨承祖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南镇抚司的锦衣卫没带多少,主要随从都是自己的私人部下。像是查帐方面,都是自己接手商铺的帐房、掌柜,外加家里那些清楼出来的女子,扮个男装就来充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