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内宫里宫女和太监紧张的议论着什么,还有一些宫人,则在太监的带领下,将一件件武器拿在手里,将甲胄套在身上。在外院,那些江湖豪杰没有怎么多规矩,拿了磨刀石,就在井边,就着井水打磨着自己的兵器,还有人在闭目调息,尽量让自己保持在巅峰状态。

那些仪兵则安静的坐在那里,铠甲已经穿在身上,兵器就放在手边,围坐的方式也是战斗队型,一旦发生战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起身迎敌。还有的士兵则将火药填入大木桶内,不知道在准备些什么。有人喊着“发铳了,发铳了。钱夫人捐献了一批快铳过来,大家发一下,然后学着怎么用啊。”

安陆州衙门外,安陆营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动员,除去回到各自家族的子弟兵外,现在安陆营的人马也在五千余人。这个营头组建的目的是赈济为主,只是个变相的以役代赈,所以编制上不太受现在大明营兵体制,兵马也出奇的多。

五千余人马原本分驻扎在安陆各地,难民们围攻衙门,万同派了人冒死突围而出,去调这支人马过来弹压。传信人手中的命令上,盖着州衙门的大印,可是这些军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的:冷漠。

安邦泰从外面大步进来,却见营帐里除了那些军官外,还多了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年轻人。生的很壮实,皮肤黝黑,与普通的乡下农夫没有太大区别。

这安陆城内的难民多,有很多人找不到吃饭的门路,营里总是有人把自己的亲戚介绍进来,为的只是混口饭吃,所以人员流动性很大,有自己不认识的人十分正常。

不过这样的人出现在营帐里,这就有点不正常了,安邦泰皱皱眉头“他是谁?待在这干什么?赶紧让他出去,你们怎么搞的,磨蹭这么久,为什么还不赶紧去弹压?如果知州老爷有个闪失,谁担的起这个责任?”

他是军卫军官,以借职的方式,调到安陆营这边充参将,这支营头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就是他。如果因为救兵不到而导致万同出了什么意外,他第一个脱不了干系,也就不怪他着急。

那名黑皮肤的汉子身上连官服都没有,按说这里没他说话的份,甚至连列席的份都没有。可是这些军官一言不发,反倒是他冷笑着问道:“弹压?怎么个弹压法?还是这次安陆营,又要砍掉多少难民的首级,杀多少老弱妇孺?”

第三百八十八章 乱起(七)

安邦泰的目光一寒,这人是干什么的,怎么那么大胆,在自己面前如此放肆?纵然一个军卫的世袭指挥不怎么值钱,可是也要分和谁比,在一个草民面前,三品指挥,依旧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手按腰刀,怒目大喝道:“尔乃何人?这军营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还不给我滚了出去?你来这里是找饭吃,本官不问你就是了,自己滚去火头军那找口剩饭。这里的事,不是你一个小老百姓有资格参与的,滚!”

现在知州衙门外面聚集的难民,差不多有上万人,这些人原本是围在衙门外面要说法,现在已经有人开始爬墙,局面眼看就要失控。不过好在这万把人老弱妇孺都有,安陆营五千多人是军队,开过去的话还是能镇住场面。

根据收到的消息,难民们已经开始打砸商铺,还有人破门而入闯入民居里胡作非为,场面混乱的很。不过这些人多半是难民中的无赖地痞,即使在家乡也不是什么好人。只要军队能及时赶到,镇住这些恶人,再杀掉几个倒霉蛋,稳定局面还是不成问题。

可是如果去的晚了,真的有大户人家受了害,或是头面人物遭了难,那自己将来还是要受牵连的。这支人马的效率低下他是知道的,万同推崇怀柔以及王道,部队没有什么军纪可言,这些安邦泰心里都有数。可是这次他拿出自己的家当来发犒赏,却还支不动部队,这就有点太诡异了。

大明的部队调动不了的原因只有一个:欠饷。往往为了军饷问题,能扯很久的皮,甚至于发生哗变。不过安陆营是新建营兵,又是个安抚性质的部队,不存在欠饷问题。军中的中级军官,基本都被各家各户叫回去当护院头目,现在部队里,除了少数几个军卫里来的军官外,就是一大堆下级军官。这些人都是难民中武艺高强,气力过人的,通过武举的方式选拔出来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