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一些较为偏僻的巷子里,那些面有菜色,身体单薄的女人,红着脸,袒着上半身,向往来的男人招着手。如果有人停下脚步,她会低下头说一下价钱,如果有意,就可以随她进巷子里。
“这是男人死了或病了,家里揭不开锅的。当然,也有是家里男人知道,但是挣的月粮实在不够养家,就只好让婆姨来卖。”郝青青对这种事早就看的多了,也没什么反应,只是对身边的人道:“你们不管谁看上了,都得给钱啊,谁要是吃霸王餐,一律打断一条腿”。
由于有了马昂的介绍,他们采购进行的异常顺利,除了那些军械外,山上需要的盐、粮食,包括一些甲胄、马具,很快就凑足了。
一行人向马昂告辞,上路回转西安,马昂又调拨了自己手下一百名家丁护送,出城时更是嘱咐道:“杨兄弟下次有空,一定要到固原来啊,老哥带你尝尝那些胡女的滋味。”
等到大队人马回了西安,杨承祖向郑阳那边禀报了情形,这位筷子巡抚的脸色也变的难看起来“什么,你们……你们怎么敢擅启边衅,斩杀了济农的兄弟。这要是引得蒙古人入寇,这可如何是好?简直是太不像话了,你们的眼里,简直就没有王法,没有朝廷。”
“军门息怒,问题这事也不是下官自己能做的了主的,是毕春毕都司的意思,我不过是被他拖下水的,军门可要明查啊。”
第二百一十九章 了局(六)
从一开始,杨承祖这个计划就属于独走,既没请示过陕西巡抚,也没请示过本地锦衣千户。即使是秦王,也只是知道有这个交易,而不知道他是要借交易布局,把那些蒙古人一网打尽。
杨承祖知道,不管请示谁,结果都是被无情的驳回,大家任谁也不会同意这么一个会为本地带来后患的计划。
可是他同时也知道一点,那就是这陕西的局面很微妙,几股势力表面上目标一致,实际各怀鬼胎,各有立场,彼此互不沟通,这就给他以足够的施展空间。
一听到毕春这个名字,郑阳的眉头也一皱。他倒不是很在意毕春,可是毕春的关系是镇守太监于得用,如果这两人秘密定了什么计谋,而又把自己甩开,是不是他们要对自己有所不利?
镇守太监身为皇帝耳目,与巡抚的职能多有重合,如果两人合作不好,太监告一告巡抚的黑状,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毕春自己肯定是不敢做这么大事的,其背后必然是于得用撑腰,而于得用这么做的目的,多半就是想要捞军功。
就像大明那些督师的文官总想要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甚至不惜为此瞎指挥,以外行领导内行一样。大明的边地的镇守太监、监军太监,也有不少都存着立个大功,名存后世的念头。
阵斩虏首百级,再加上砍死蒙古大贵人,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劳了。天子前两年刚和小王子打了一仗,现在自己这边又砍死了小王子的儿子,想来万岁那边也会高兴吧。如果自己这时候对这次行动表示出什么抵触,那于得用会不会趁机说自己养寇自重?
在宁王叛乱期间,所有的举动都得小心小心再小心,郑阳思忖一阵,脸上的神色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