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有,那些和尚全都转了性,不但不来找麻烦,反倒还来帮忙呢。”苗秀姑说起成福寺的僧人,脸上还颇有感谢之意,这些和尚不但帮着看守田地,还特意为她多争了十亩族产转为私田,她心里自是感激。听说是少林那边,决定开始试运行佛田承包的方法,由成福寺这边搞试点。

成福寺的僧人都想搭着顺风车为自己多赚些积蓄,也就格外讨好起杨承祖身边的人,苗氏也跟着沾了些光。杨承祖点头道:“倒也算那些僧人懂事,这样一来,小铁庄那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过几天如仙的茶楼开张,你们都过去帮忙吧。倒不是说家里养不起你们,只是怕你们自己在家闷的慌,给你们找点事做。如果你们不想去,我也不勉强。”

“相公只要让我去,我就一定去。”铁珊瑚一脸依恋的看着杨承祖,点头应允道:“我有的是力气,还有武艺,可以帮着如仙姐护院啊。谁要是敢来捣乱,我就动手打他。”

杨承祖拿回来几百两雪花银子,这一家子女人自然是都欢喜的,如仙本来是想存着白银准备不时之需,这回见杨承祖拿回来银两,也就彻底放了心,这茶楼的事就动手操办起来。她早就挑好了地点,再由杨承祖出面与对方谈妥租约,不几日就红火的开张。

开张那日,本地几个大泼皮及赵九雄亲来贺喜,也就宣告着这个茶楼背后是漕帮的路子,谁要想来这捣乱,就得先掂掂自己的分量。杨承祖带着几个锦衣正役及几十军余又在楼上喝茶吃点心,这一来白道上也没人敢来要常例。

如仙本就是个善于应酬,长袖善舞的女子,且她是花魁行首出身,于经营之道上颇有心得。背后再有这许多靠山,生意自然也就红火起来。苗氏和铁珊瑚都是姿色出众的女子,有她们帮手,茶客每日络绎不绝,即使不能一亲芳泽,过过眼瘾也好。

杨承祖没事就也过来坐一坐,既可探听消息,又可关照佳人。顺带着,还能教如仙她们唱几口京剧,日子过的好不快活。一连过了半月,日子过的倒是轻松惬意,家中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似乎也因为茶楼的存在,变的不那么尖锐。

这一天他正在茶楼的单间里教着苗氏唱那苏三离了红洞县,如仙却从外面进来,小声道:“我的好兄弟,怕是咱的祸事来了。”

第六十三章 风起青萍

“祸事?能有什么祸事?”杨承祖压根就没在意,“可是有什么人前来滋事,我这就去收拾了他。”

“不是什么人来滋事,而是确实有事上门了。”如仙小心的关上房门,坐到杨承祖身边道:“我开这茶楼,一半是为了找个营生,另一半也是为了替你打问消息,做个耳目用。方才有几个生面孔的来喝茶,我就格外关注了一些,结果他们口内居然谈些大逆不道的言语。听他们这意思,这话还不是他们自己知道,而是很多人都在传。这我听着,可像极了当初白衣军大乱时,檄文传到北直隶的情景。别处闹什么乱子跟咱没关系,可若是这乱子闹到滑县,兄弟你到时候少不得又要征杀在前,难道这不是祸事?再说,我怎么听他们说,闹灾的事?”

她于迎来送往上是个好手,各路客人不管身份,她总是能让对方满意而去。滑县这地方守着码头,水路来的客人很多,这种过客来历复杂,但是不管什么来路,如仙也都能应付。方才这几个客人一看就是跟着漕船跑码头的行商,如仙原本并不曾在意,只是既然是老板娘,怎么也要招呼招呼。

可她听到对方言语里提到了天子,就留上了心,接着就听对方几人说起,正德天子血脉不真,不是先帝后裔,而是张太后从民间抱了个孩子即位,并没有资格坐这个天下。大明不管舆论如何宽松,这等话也是要杀头的,她听了几句,越听越不是路数,特意过来给杨承祖通消息。

“那几个只是过路客商,不像是什么歹人。说的那些,不过是显示自己见多识广,知道的事多,倒不是有意鼓动些什么。可越是这样,才越是可怕,这种消息已经传到了这个层面,说明信了这个话的人很多,总觉得这是要出事啊。”

当初白衣军造反时,就有人说过正德血脉问题,这也是这个时代惯用的谋反路数,把皇帝的血脉否定掉,为自己的谋反增加正当性。杨承祖问道:“那几个人说话什么口音?”

“湖广那边的。咱们这里的商人,湖广来的不少,都是跟着漕船做生意的。要不要我去叫人,把他们都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