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上,谭纵的想法却是一点没错的。
这张鹤年虽然年少得志,可凭的却不是身后有人,而是这人惯会做人,不管是同僚手下还是顶头上司,无有人说其不好的。这人又惯会做事,又写的一笔好文章,因此历年来一直受吏部好评。
适才张鹤年也是酒意未消,这才与曹监察起了冲突。可这会儿被那冰凉的夜风一吹,又受了火场的火风,这里里外外冷冷热热的这么一弄,却是把张鹤年的酒意消去了不少,顿时看清了场上的形势,已然在暗暗叫苦。
只是此时的情势,已然容不得张鹤年在往后缩上一步,他便如那上了弦得羽箭是不发也得发,此时便是硬着头皮也得顶在前头了。
故此,当谭纵突地跳出来时,张鹤年虽然面上仍是一副难看神色,可心底里却是忍不住的一松,暗暗从口中透了口大大的浊气出来。
那厢曹监察似也未想到谭纵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因此也是带着几分狐疑的神色看着谭纵,似是弄不清楚谭纵这会儿又想干些什么。
“两位大人,可容得谭纵一禀?”
实则上,在出来之前,谭纵心里早就盘算好了:看那曹监察的态势,只怕自己往那南京府大狱里一游是免不了了。但去归去,却不能去的稀里糊涂的,万一被人在里头作个手脚,弄个洗脸死,躲猫猫死什么的,那可就划不来了。
因此,去之前,这里头的注脚无论如何是要钉死的,更重要的是,必须要让张鹤年记着,在大狱里头还有人等着他去捞。便是那曹监察这边,也须得钉上注脚,莫要把自己丢进去就忘了。
“以曹大人所说,谭纵身在火场,又无人证,这嫌疑只怕真的不轻。便算作是我,只怕也是要怀疑上一二的。”
说到此处,谭纵有心向那曹监察看去,却见那曹监察面色毫不动容,显然未被谭纵这以退为进的一招打动,顿时心里头一阵暗骂,又怨自己表错了情。好在谭纵最大的依仗也不是这曹监察,因此心里略一收拾心情,又继续道:“只是以大顺律而言,谭纵虽无人证,却有情理,因此这嫌疑一说却也是可有可无的。”
谭纵这话一说,那厢张鹤年却是“啊。”的一声叫了出来,随即面色却是倏地转喜,望向谭纵的眼色也越发多了几分赞赏。
原来谭纵从后世来得这古怪至极的古代以后,除了头三天去赴了场乡试外,随后几天除了与一众同学在外饮酒外,其余时间便是寻了些史书、刑律来看,而这大顺律自然更是重中之重。
待谭纵看过以后,以谭纵后世人的眼光,却发觉这大顺律中有一条颇值得玩味的法规:以后世的说法,那便是赤裸裸的歧视劳动人民的法律——士农工商里,农工商三者以有罪推论行大顺律,而士人则以无罪推论行之。
就这一点,谭纵就算是彻底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封建社会的政治残酷性了。
不过,大顺律对于士人一项定义的倒也颇为严厉:乡试得中者方可称士子!其余人等,即便是官宦子弟也不属此列。自然,皇族子弟另行论处,自有皇族宗法,不在大顺律刑处之列。不过,谭纵倒是有意无意地探查过,发现这大顺朝对于皇族子弟的管教竟然颇为严厉,还真出过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典故——而这自然又是太祖他老人家留下的手笔了。
只是,不管如何,谭纵这会儿倒是沾了大顺律的光。毕竟先前这曹监察自己也说过,验卷延误一事不过是些小节,虽然这曹监察一直称谭纵为谭秀才,可他也只是怀疑谭纵纵火而已,却无法否掉谭纵亚元的身份——这是乃是内阁亲笔点过的,他便是想否也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