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温斯莱特将“金妮”刻画的入木三分,甚至某种意义上她就是真实的金妮。
而此刻,“金妮”就站在了她的面前,凯特·温斯莱特成了她的金妮!
玛丽恩激动的无以言表,甚至看着监视器的眼睛都干涩了。
许久,才说了一声“咔”。
随着她的“咔”,演员停止了表演,时间再次暂停,玛丽恩开始重新设置剧情,她打算用凯特·温斯莱特的金妮再演一遍《摩天轮》!她版本的《摩天轮》!
导入新剧本和她的新拍摄脚本、分镜头。
在玛丽恩的操作下,顺利使得拍摄基地中伍迪·艾伦的《摩天轮》成了她玛丽恩·伯莎的《摩天轮》。
几个场景拍摄完毕后,虚拟拍摄基地还具有快速剪切功能,能够按着个人的想法进行影片的加工。
不过几秒的功夫,玛丽恩版本,凯特·温斯莱特出演的《摩天轮》便出现在眼前。
点开两版进行对比。
一样明亮的色调,一样高饱和度的服装。
明艳浪漫到了极致的画面,在苦涩、平静、暗涌的剧情下映衬的格外不着边幅。
两版的整体情感方向是一致的,但在玛丽恩的镜头下“金妮”变得更加内敛,戏剧化的程度减低了,但是悲剧化的宿命却更深了。
大概就是男导演和女导演的区别,伍迪·艾伦更注重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错的情感描写,喜欢用环境导致人性来讲故事,所以拍出的每个主人公都看起来有些疯疯癫癫,而玛丽安则更注重于表达角色的个人情绪,把角色为什么疯狂讲述的明明白白,在镜头语言方面疯狂悸动,但是在剧情对白方面又格外内敛克制,形成对比,讲内心含蓄却深沉的情感流露出来。
最后虚拟拍摄模拟器给了玛丽恩版本的《摩天轮》3颗星。
挺差的成绩,但玛丽恩并不在一,虚拟模拟器是按照与原版适配程度来打的分,她没有按照原版的来拍,而是根据自己设计的分镜头和重新创作的新剧本重新演绎了这部作品,拿到三颗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高了才奇怪呢。
正当玛丽恩考虑再“玩”几部的时候,她接到一通来自肖恩的电话,只好关了虚拟拍摄模拟器。
自从电影上映后,肖恩就和人间蒸发了似的,根本联系不上,这是这个月的第二次出现,上次也是肖恩主动打电话给她。
“嗨,肖恩。如果你再不打电话过来,我就真要以为你捡垃圾被抓了呢~”
玛丽恩调笑着,这个梗源自《摩天轮》拍摄时期,肖恩到剧组帮忙扔剧组垃圾,却因为不知道剧组垃圾里的某些服化道具需要垃圾分类,导致被社工举报带去局子喝了一天的茶,最后还是玛丽恩亲自保释的他。
“我这边有点私事要处理,下个月应该就好了,到时候我会回来的。”
肖恩那边的信号似乎有点差,玛丽恩仔细听才听清楚。
“okk其实你不回来也没什么事,最近我也挺闲的,对了,你这次打电话是做什么?”
肖恩每次都是有事了才给她打电话,刻板的像个机器。
“鲍勃拒绝了你的排片方式,现在全美各大院线的《摩天轮》除了午夜场的其他场次几乎都爆满了,甚至黄牛还把黄金时段6美元一张的电影票炒到了30美元。他认为,应该在热度还没降下来的时候趁热打铁多加几块屏幕,这个月的排片量得从你订的2000封顶增加到至少4000,与《芝加哥》持平。”
“嗯哼,可以。”
玛丽安在制定之前的宣传方案时也没有想到《摩天轮》收益率这么高这么快。除了午夜场,其余的白天场次几乎都场场爆满。
就算鲍勃不说加场次她后面也会主动要求加场。
“私人典映呢?”
“鲍勃否了。他说这样太伤观众缘,好不容易攒起的口碑没必要为这十几二十张的门票弄毁。”
鲍勃说的没毛病,《摩天轮》本就不是商业片,没有固定的粉丝群体,剧情自身也相较于好莱坞大片更加晦涩难懂,商业片都还没出vip作呢,这时候作为文艺片的《摩天轮》突然放上票价贵了几十倍的“典映”场显然是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