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变通?”
宋楠道:“对商贾户籍的限制做些修改,譬如说允许商家在外地置业置产,在外地经商三年并有自属产业者可允许在当地入籍等等,这样既可将流动商贾纳入官府管辖之下,又可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此举仅限于有能力经商置业之人,对耕作的百姓却不适用,这岂不两不妨害?”
群臣目瞪口呆,对宋楠这个大胆的想法这些人从未想到过,仔细想想倒是有些道理,不过问题也不小很快便有人提出来疑问。
“若按照宋大人的设想,像京城这等人人向往的地方,岂非人满为患?只要有钱购置产业,三年后便可在京城入籍,岂不是牛鬼蛇神都要往京城跑么?”
宋楠微笑道:“这位大人的担心也有几分道理,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京城虽好,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在此安居的;故土难离,愿意离开生养的家乡来到异。地定居的毕竟是少数;况且这政策局限于有能力置产经营的商贾,我却不信有多少人能买得起京城的房产。这个政策只是让商贾们安心经商罢了,况且京城也没那么多商铺房产供他们购买,根本无需担心这个问题。”
众大臣嗡嗡议论宋楠的建议,有的表示赞赏,有的则表示怀疑,一时之间也没什么统一的意见。
混乱中,有人忽然呵呵笑出声来,众人循声望去,笑声是从阶下的勋贵之列中传来。
正德皱眉问道:“钱太昌,你因何发笑?”
扬威营提督钱太昌大踏步上前跪拜,起身后兀自面带笑容道:“皇上,臣实在忍不住发笑,宋大人侃侃而谈一副为国分忧的模样,其实你们都被他骗了,宋大人这是为他自己捞好处呢。”
群臣惊讶的静了下来,上百双目光投向钱太昌的身上。
“此话怎讲?”正德沉声问道。
“皇上有所不知,据臣所闻,宋大人最近请了一帮商贾来到京城,为的便是推销他在白纸坊盖的那些铺子和房子;商贾们不愿购买的他的商铺和房舍,便是因为从太祖时便实行的户籍制度的制约,眼见铺子卖不出去,房舍也无人问津,宋大人今日便在堂上炮制出这个所谓的变通之策来,看似是为朝廷出谋划策,实则是为了他自己挣钱罢了。臣听得实在是忍不住,所以失态了,请皇上恕罪。”
群臣发出一片咦哦之声,原来宋楠今日忽然跳出来说这件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此人可真是胆大包天了,拿国事替自己谋私利,无耻之极。
正德脸色有些难看,看向宋楠问道:“宋楠,他说的是事实么?”
宋楠面无表情的道:“皇上,他说的没错。”
群臣炸了锅一般的沸腾起来,居然直接干脆的便承认了,倒要瞧皇上怎么处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