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如此一来,坊中之事再无推脱踢皮球的理由,谁的坊间出了事,便谁来负责,需要协助的,由千户所统一调度人马协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百户们倒也没话好说,实际上倒有些高兴,这么一来,固定了所辖范围,相对而言办事的难度反倒低了。摸清所辖坊内的衙门商铺居民情形,将各条巷弄大街记个烂熟于胸反倒更容易办事;而在事务分配上,各百户所中的听记坐记打事件等事务的指派权便落到了百户手中,百户的权利倒是比以前看起来更大了。

由于裁减了人手,各百户所的人手都有减少,宋楠便从军余中提拔转正了六十余名做事精细的填补空额,痞子出身的军余们万没料到还有今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转眼之间,便成了高高在上的锦衣卫旗校,这等事简直不可想象。

要知道锦衣卫的入职可是需要选拔的,虽来自民间,但往往除了孔武有力之外,还需要无不良记录这一条;这些军余那个不是在街头上混过,多多少少干过些坏事,千户大人既往不咎便罢了,还给了这样的机会,这六十多人恨不得抱着宋楠的大腿叫亲爹了。

宋楠只是要传递一个信号,凡好好办差的都有机会,不管他的出身和以前如何,也算是给军余们有个奔头;当然,宋楠也考究了这些人的过去,鸡毛蒜皮的小事倒也罢了,若有民愤稍大的家伙们,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充进锦衣卫中。

此补遗条例林林总总三十余条,耗费了宋楠大量的脑细胞,大多数都是根据后世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得来,宋楠认为管理企业的团队跟管理一个衙门有共通之处,无非是奖惩分明调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罢了。按照后世的管理企业人力的办法来画瓢,虽有可能超前,但决不至于变坏,只会变得更好。

唯一的问题是,这么算下来,宋楠每年要花费七千多两银子进去,这些钱找牟斌要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己扛着;好在四家一品鸭店月进八千多两银子,对宋楠而言,这点钱也不算什么,还能抗的住,就当是投资钱银为自己谋个资本罢了。

搞出这么大动静,宋楠也不得不跟孙玄和牟斌打商量,他亲自撰写公文解释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和目的,强调整肃的必要性,将之与东厂的暗斗挂钩起来,并特别强调,不要总衙一分钱投入,试验一年时间,不成便主动撤销。

牟斌和孙玄接到宋楠的上报惊讶之余不免有些期待,牟斌自然知道锦衣卫中人浮于事的糜烂,只是下不了狠心去治,也寻不到有效的办法,既然宋楠愿意将正南坊当成试验田,何妨让他去折腾去,弄得不好在去斥责他便是。

唯一让牟斌不快的便是宋楠的先斩后奏,公文送达的时候,六十余名锦衣卫旗校已经被除名卷铺盖,而宋楠的条例补遗也已经公开宣布;但这么点不快很快就烟消云散,公文末尾的那一句话让牟斌觉得自己若不答允似乎有小肚鸡肠之嫌,那一句是这么写的:卑职不会申领一两银子的拨款,新条例产生的所有额外开支一概卑职自己砸锅卖铁想办法自理,肯请牟指挥给卑职一个为锦衣卫的未来效力的机会,牟指挥眼光高远,当知卑职此举不为己私,实出公心,也定不会怪罪卑职擅自从事。

牟斌何尝不想锦衣卫能励精图治改革弊端,宋楠不要银子贴钱干事,自己要是这个权力都不给他,也有些说不过去;加之宋楠好歹来到锦衣卫之后扭转了和东厂之间的局面,从这一点上来说说,牟斌也不便驳了宋楠的面子。

第155章 学士

忙定了衙门中的事情,宋楠也是身心疲惫,好在制度规章一定下来,以后反倒清闲了许多,凡是只要抓住主事之人便成,这便是帅领将,将领兵的道理,层级管理省心省力。

而忙碌间,宋楠也骤然发现,弘治十八年的新年也快要到来了,家中众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开始忙忙碌碌的购置起了年货;外宅院子的石磨和石臼边,天天有人忙着磨面冲米,准备做年糕肉饺等物。

叶芳姑也很少跟着宋楠在外边跑了,罗芳死了之后,东厂早已不敢在正南坊招摇,每日看着宋楠跟那些锦衣卫旗校们谈谈说说或者伏案写些条款,叶芳姑自己也很无趣,还不如在家中练练功夫陪陪宋母,跟青璃小萍她们备备年货来的自在。

小郡主也偷偷的来了好几趟,宋家众人对小郡主自然待如上宾,且不说身份如何,光是舍身救宋楠一命,也足以让众人当菩萨一般的供着;小郡主脾气大变,每日来都带些礼物来给众人,宋母自不必说,衣衫吃食大包小包的塞,言语上也是一口一个大娘叫的甜甜蜜蜜,把个宋母乐的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