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就是这个道理。
许多臣子,也会因为君主的知遇之恩,而献上自己所有,就如同诸葛亮、郭嘉那般,死而无憾。
不得不说,汉代的一切一切,都没有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很多都是正面的。
哪怕来自于后世的陈旭,接触到这种思想以后,也会感觉震撼与折服。
可是孔孟的思想,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停被人改变。
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董仲舒就在孔子的思想上,做了些许改变: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董仲舒的所作所为,乃是为了稳固皇权。
饶是如此,也没有做得太过分,只是在道德上约束臣子。
董仲舒的说法: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另一种说法乃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后面一种说法,完全是歪曲了儒家学说,遍观儒学经典,都查不到有过这句话。
当然,陈旭对于儒家学说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只不过方攸所阐述的儒家思想,却让陈旭感觉耳目一新。
也让陈旭本人,对于儒家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
深吸了一口气,陈旭转头对司马朗说道:“今日听闻仲籍先生一番话,胜读十年书啊。”
仲籍乃是方攸表字,陈旭口中的仲籍先生,自然就是论战台上的方攸了。
司马朗亦是正色道:“仲籍在儒学上的造诣,也算得上是非常之高了,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言论,亦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