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页

就好似后世的文豪鲁迅,写过“从前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样的话。

后世人看到这里,就会大加称赞:名家果然是名家,写得就是与众不同。就连课堂上的老师,亦是如此称赞。

甚至于,有些专家为了此事,还长篇大论论证这样写的好处,以及非同一般的意境。

然而,假如有学生这样模仿,肯定会被老师骂得半死,说这样写完全是废话,直接写成“我家门前有两颗枣树”不就行了么?

这样看起来有些荒谬,有些矛盾的道理,却是亘古皆通。

文昭也因为自己的身份,在讲了一些与众不同,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内容以后,得到了学员们的惊叹与崇拜。

也许在这些学员眼中,只有像自家主公这样非同一般的存在,才能讲出这些话吧。

“我么学习军事,首先要明白为何而学习。告诉我,你们为什么学习军事?”

对于文昭的询问,学员们的回答自然是千奇百怪。

有的人说,进入太学就能摆脱贫民的身份;有的人说,为了能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还有的人说,为了能够保家卫国……

听到了不少学员们的想法以后,文昭却摇了摇头,大声说道:“学习军事知识,就是为了打赢战争;而打赢战争,却是为了和平。”

“也就是说,你们应该抱着为天下开太平的心思,来学习军事知识。”

不得不说,文昭的这种言论又有些骇人听闻,使得众人摸不着头脑。

看着发蒙的众人,文昭继续说道:“战争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的。就好像前段时间陛下颁布‘杀羌令’,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杀光羌人,而是为了凉州能够安定下来。”

“以杀止杀,以暴制暴,这只是下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然而,有时候我们却不得不被迫,使用那条下下之策……”

就这样,文昭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在此期间,也有不少学员鼓起勇气,问起了文昭的征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