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但刀和剑的走子毕竟还是不同的,而且尽管秦剑的工艺达到了青铜器的巅峰,但硬度仍然不足,只能以刺击为主,劈砍只能作为辅助,因此高原还要慢慢的琢磨剑术的路孑,或者干脆就让军中的工匠为自己打造一把长刀样式的武器。

另外高原以前虽然也练习过射箭,但这个时代的弓和高原过去用过的弓差异是相当大的,过去的经验基本没有太多的用处,至于骑马、枪术、骑射等等技术,对高原来说基本都是新课题,就是现在高原要重点加强练习的。不过高原是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身手敏捷,因此上手很快,只十余天时间,高原的枪术、剑术就达到出色标准,整个赵军大营里,找不出几个对手。但骑战骑射技术还只是一般。

而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骑术,高原在第二天就画好了图纸,找军营里的工匠,让他们为自己制作一整套马俱,包括双高桥型的马鞍、马蹬、还有马掌。其实马鞍、马蹬很快就做好了,只是为战马钉马掌花了二三天的功夫,还有两名铁匠被战马踢伤,结果到今天才刚刚完成。

高原立刻给自已的战马装上了新制的马俱,然后进行试骑。这样一来就可过去的感觉差不多,高原也可以大胆的纵马飞奔,并且只用双腿控制身体,腾出双手来使用武器。

不一会儿,高原就跑到了众人的近前,勒住了缰绳,从马背上跳下来,而赵轩和李瑛琼才发现,这一套马俱确实和现在列国之间通用的马俱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马鞍呈一个明显的凹形,两头高中间低,在马鞍的两侧,还垂挂着两个青铜套。

这几天来李瑛鸿到是和高原熟络了起来,加上她的年龄不大,对新鲜事物还充满了好奇,因此立刻跑到了高原的马边,仔细的观察起来。同时嘴里也不闲着,首先拍着马鞍后部的高桥,道:“后面做这么高干嘛,这样不是影响上马吗?”

高原解释道:“后面做的这么高,虽然对上马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固定人的身体,这样一来人坐在马背上,就可以固定在马鞍上,不会向后滑。有利于在马背上做战啊!”

对高原的解释,李瑛鸿到没有太大的反应,但李牧的眼里却闪出了光芒,毕竟他对马俱的惑觉,要比李瑛鸿强得多,因此也快步走过来,仔细的看着这俱新型的马鞍。

而李瑛鸿到没有注意李牧的神态,又提起一个马蹬,看了看,又道:“这个东西是干嘛的,踩着它上马呢?那些没有的贵族子弟才用这个,士兵根本就不用这个也能上马啊。而且就算是用来上马,也只用一边就行了,为什么一边一个做两个呢?”

虽然中国标准意义上的马镫,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到唐代才完全成熟起来,但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过用皮套或是绳索制造的单边马蹬,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一些五体不勤,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上马用,而真正的骑兵上马,根本就不用踩马蹬,就是用手支撑马背,双腿跳起,直接跃上马背。而且就算是到了唐、宋的时代,马蹬已经完全发展成熟,但那时的骑兵也都是这样直接跃上马背,并不是踩马蹬上马。

第12章 马俱(二)

高原笑道:“这个叫做马蹬,并不是用来踩着上马的,而是骑在马背上,让双腿能够有一个着力点,这样一来,只靠双腿的力量,就可以在马背上控制好身体,双手就可以腾出来使用武器作战了。你看我刚才骑马过来,不就是这样吗?另外有了马镫,还能够在马背上做出一些花样的动作来。”

李瑛鸿听得半信半疑,道:“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用吗?让我来试一下。”说着她用双手按住马背,双腿用力蹬地跳起,跨上了马背,然后把两脚插进了马镫里,用力一蹬,觉得果然不一样,毕竟双脚悬空不得力和有一个着力点的感觉,当然是完全不同。

高原又道:“别把脚全部都插进马镫里,用脚尖踩着马蹬就行了,不然在下马的时候,脚容易被马蹬挂住,被马拖着走。”

李瑛鸿还嘟囔着道:“还这么麻烦啊。”不过她还按照高原所说,只用脚尖踩着马蹬,然后双腿轻夹马腹,催动战马奔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