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页

“哈哈,爱卿不用着急,按照实际人口计算,缅人应该不止三十万吧?他们不是已经开始接受归化了吗?”朱由检心想,缅人有数十万,比纯汉人的人口多得多,能用数十年完成归化就不错了。

“陛下说得是,”李腾芳想了想,“不过,这些缅人主要是慑于明军的威严,才主动归化为汉人的,不知道他们的内心,真正有几分愿意归化。”

“这个好办,朝廷已经印制了大量的汉语教材,将来在缅甸兴办汉语学校,七到十岁的孩子,必须进校园学习汉话汉字,成人除农忙外,也要学习汉话,对于汉话说得好的人,给予适当的奖励,不出三年,缅甸的土地上,就会到处是汉人的声音。”

朱由检不知道在哪听说过,要同化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割裂它的历史,现在识得东吁文字的权贵已经被诛杀一空,只要让缅人学习汉话,就会彻底割裂他们的过去,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根的,加上大明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缅人想不被同化都难。

“陛下,这恐怕需要一大笔资金,兴办学校、奖励汉话说得好的人,都需要银子。”征服东吁,没有为大明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好处,却需要大明配上一笔巨额的银子,李腾芳想不通,大明内地,还有好些百姓吃不饱饭呢。

“大城不是给了五十万两银子吗?再说十月份还有五十万两,明年、后年还有二十五万两,这些银子,花上一半,应该够了吧?”朱由检早就考虑好了,所以他没有将银子运送京师,而是直接留在白古城。

“够了,够了,即使加上官员的俸禄,这两年都用不掉——将来没有了大城的银子,应该向百姓征税了吧?”李腾芳心内暗暗吃惊,原来朱由检早就盘算好了,一环套一环,战争还没开始,就将未来的治理想好了,真正的运筹帷幄。

李腾芳对朱由检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是朱由检不喜欢跪拜之礼,他都准备顶礼膜拜了,要是在战争之前,有人跟他说起这样的话,打死他也不会相信,圣心难测。

“这些银子,当然不能全部用于建造学堂,朕还打算修建一条水泥大道,从普洱、孟连进入缅甸,或者从大理、腾越直接连到阿瓦,再沿着锡当河或者伊洛瓦底江一路向南,直到大光。”在朱由检的心目中,虽然现在的大光,只是海边的一座渔村,但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将来完全可以在大光建立军民两用的码头,既能作为海军的母港,又能作为商业城市,连接缅甸南北的这条水泥大道,将来就是大明与印度洋的通道。

“陛下,这条大道对缅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这条大道几乎穿过缅甸所有富饶的河谷,实在是太长了,要想完全筑成,至少要数年时间。”李腾芳被朱由检说得热血沸腾了,他现在是内阁的副部长,每天都是坐在公堂,面对永远处理不完的文书,直至终老。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空气中的一粒尘埃,终有一天会落到地面,无论早落和迟落,都会湮灭在大地上的灰尘之中,绝对不会砸起历史的浪花。

除非……

“数年?不可能,”朱由检露出惊异的目光,他都准备在大光建立海军母港了,这么可能等到数年之后?“沐启元的手上有近十万战俘,还可以用银子征召当地的百姓,只要测绘好地形,可以从多地同时开工,缅甸不像关外,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修路,最多一年,这条路就可以完工。”

朱由检还打算修建一条从缅甸、经马来半岛、直至麻六甲的陆上大道,这才是他吃下大城的“诱饵”、非得要占据马来半岛北部的原因,不过,这条路才是太长了,需要大量的银子和时间,暂时还没有什么经济上的收益。

最关键的事,大明还没有占据麻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