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沐起元的眼中,大城士兵的战斗力,他是见识了,不是一般的弱,但他忘了,明军战斗力的强悍,是建立在燧发枪与火炮的基础上,大城士兵与东吁士兵一样,都是刀枪和弓箭,兵器上差了不止一代。
沐起元暂时无法追究大城军队的责任,他们已经尽力了,而且还射杀了他隆,解决了大明最大的隐患,但沐起元没打算放过脱逃的一万东吁军,他命令刘臻羽的五十五师立即轻装追击,顺便收复东吁东南部直至马来半岛的土地,他随后会派出接应的军队。
刘臻羽一直追到东吁王朝的最南部,又沿着安达曼海与暹罗湾之间的马来半岛的北部,但吉伦海率军逃到了南部的满刺加。
白古城的陷落和他隆的阵亡,标志着东吁战争基本结束,明军在白古城收拢了六万余人的战俘,其中东吁军五万余人,另有一万余协助东吁军队的百姓。
沐启元给国防院发出军报,汇报战果。
在军报中,沐启元也计划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东吁境内还有零星的军队和抵抗力量,需要及时清缴。
沐启元实际上是在执行朱由检的密旨,他隆虽然死了,但东吁境内还有权贵存在,当然,所有反对大明的人,都被沐启元当做是东吁的权贵了。
东旭全境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军队了,而且北方的大片土地已经被明军牢牢地控制,沐启元将军队分散,开始在东吁境内广泛清缴反明的力量。
林呈祥沿着南部海岸线清缴时,发现在东吁的西南沿海又一个叫做阿拉甘的国家,这是东吁王朝唯一没有征服的小国。
这倒不是阿拉甘的军队战斗力特别强大,当年东吁王朝的莽应龙在进攻阿拉甘的时候,恰好遇上大城王朝兴兵来犯,莽应龙被迫撤军,后来东吁王朝侵略的方向,主要是北方的大明和东方的大城,那儿有足够吸引历任东吁国王的大量土地。
阿拉甘就这样被忽略了,这才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现在东吁已灭,明军来到这儿,林呈祥没打算让阿拉甘继续保留下去。
阿拉甘在东吁王朝的西南沿海,和东吁王朝隔着若开山脉,在大明典籍中,也被称为若开国。
阿拉甘国土狭小,但沿海的地理位置优越,林呈祥进剿到若开山脉时,连哄带骗,连打带压,轻易就征服了阿拉甘,将原来的东吁王朝,土地扩充到吉大港。
大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五月中旬,军队在东吁全境清缴工作全部结束,但沐起元的十万大军暂时还驻扎在东吁,他在等待朝廷向东吁派出文官。
朱由检派出原礼部左侍郎李腾芳为使者的使节团抵达东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