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页

朱由检也不是头脑容易发热的人,他还不确定卫信的军报是否属实,这件事情太过奇特了,就怕是北海舰队为了邀功而创立“华南虎照片”那样的骗局,如果这一切都不存在,那他为这两座岛屿所做的准备和投入的人力物力,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所以,朱由检给北海舰队司令卫信下了一道圣旨,一旦莫宁回到青岛,就让卫信带着莫宁,立即赶赴京师,他要亲自召见莫宁。

第378章 大明最缺什么

年关将近,朱由检感到特别忙碌。

先是教育部组织人手,拟定了新编的汉语教材,送给朱由检审定。朱由检并非语言学上的行家,但他要在国内外推广现代应用汉语,而现代汉语教材是他授意夏日瑚主编的,所以他要亲自把关。

朱由检心目中的现代汉语,不仅是传承汉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交往的工具,因此,便于学习就是汉字和汉语的发展方向。

上次朝议的时候,已经确定了汉字改革的基本方向:学习白话、汉字简化、拼音注音、引进标点,夏日瑚主导的新教材,就是按照这几条原则编写的,朱由检对新教材基本满意。

他只是增加了两条意见,一是增加白话文的内容,减少古文的篇幅;二是要循序渐进,将新教材分成几册,学生学习由易到难,当学生学会了常用的三千词汇时,就能进行基本的读写,如果外族人学会了这三千汉字,就能正常用汉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至于大量的生僻字和冷僻字,就让学究们去研究吧,这些传统的文化瑰宝,对现代应用汉语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

汉语教材一旦确定下来,就开始大量印刷,作为全国的通用教材,它必须及时运往全国各地,包括边疆省份。

新编教材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也不大紧,将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

接下来就要编撰汉语字典,汉字有数万个,字典编撰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根据大明当前的人力物力与科学水平,恐怕要好几年。

为了便于学生能及时查阅到汉字的标准读音,朱由检让教育部先编撰一种简易的字典,里面只收藏三千或者五千个常用的汉字,这些汉字不用考证推敲,简易字典很快就能编撰结束,及时发放到各地的学校。

至于研究性的大字典,因为收录的汉字比较全面,很多字的读音、字义、用法需要考证,就让教育部的官员慢慢整理,迟一点也无妨。

教育部长孔贞运感激朱由检将圣人之言传遍边疆各族,因此他建议,新编的字典叫崇祯大字典,本来他准备叫有检字典,但这个时代要避皇帝的名讳,所以才叫崇祯大字典。

崇祯是年号,也可以看做是崇祯年间编撰的大字典,朱由检没有惺惺作态,愉快地接受了这个荣誉,这让拍马屁的孔贞运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