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页

……

双方的火炮几乎同时试水,但炮弹都是落在海面上,双方舰船之间的水域,顿时掀起无数的浪花。

士兵都进入实战状态。

两轮炮击后,试水完毕,炮弹开始有效命中对方舰船。

郑芝龙采用斩首法,中间位置的广船,集中攻击荷兰的旗舰,这种方法并不是郑芝龙的发明的,几乎每支舰队都会采用,只不过郑芝龙的舰船数量多,效果更为明显而已。

联合舰队显然发现了郑芝龙的战术意图,但大海不同于陆地,明知道自己是对方的靶子,却无法躲避对方的攻击,除非旗舰放弃指挥,离开战场。

郑芝龙见双方舰船已经呈胶着状态,立刻打出旗语,让张煮的第二组舰队从右侧冲击。

第二组舰队已经调整为一列纵队,看到旗舰打出旗语,立即从右侧进入战场。

右侧是联合舰队舰首的方向,左舷炮与右舷炮都够不着,那里几乎是联合舰队火炮的盲区,一艘艘广船与福船,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只管将开花弹砸向联合舰队的舰船。

联合舰队的最高指挥官是荷兰人邓普克,他看到舰队遭到明军从两个方向包抄,特别是左侧的南海舰队第二组,几乎是在他们的火炮盲区,顿时大惊失色。

邓普克打出旗语,让整个舰队的左侧,也就是他们最前方的西班牙舰队,立即向右转向,舰首朝北,用左舷炮去射击张煮的第二组舰队。

他期望西班牙舰队能暂时抵挡张煮的第二组舰队,而荷兰与葡萄牙的联合舰队,在消灭了南海舰队的第一组后,再合力围攻剩余的大明舰队。

邓普克的战术,没有人知道他的理论根据。

以西班牙的十三艘舰船,去迎战大明的九十艘大中型舰船,到底能抵挡多久?而且,西班牙舰队临时转舵,暂时还无法向南海舰队开炮,他们只是南海舰队的靶子。

邓普克指挥剩余的联合舰队,舰船不过三十二艘,为何能歼灭或者打残大明的九十艘舰船?也许他将大明的舰船,当成了爪哇或者满刺加的渔船,不错,这个时代讯息不畅,但他在战场上见到了大明的舰船,还有这种想法,那就无异于自杀了。

郑芝龙发现,除了西班牙舰船,荷兰与葡萄牙的舰船,发射的都是开花弹,射程与大明的舰炮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在于,按照吨位计算,荷兰舰船上的火炮比大明的舰船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