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逐出,而不是消灭?”朱由检有些遗憾,“东吁军都打到攀枝花了?”
“陛下真是看到了关键,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莽应里第四次兴兵来犯,再次被明军击败,东吁王朝的势力,被全部赶出孟养、木邦等地,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车里宣慰刀糯猛回归大明,除缅甸司外,大明已经收回其余的五个宣慰司。”
“……”
“但此后,东吁军还是不断入侵大明,特别是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东吁军大举进犯,号称三十万大军,战象百头,明军战事逐渐不利,丢失了大片的领土,战争突然停了下来。”
“咦,东吁王朝大获全胜,战争怎么会突然停了下来?是大明答应了他们什么条件,还是东吁国内出现了内乱?”朱由检不相信,好战的东吁,会突发菩萨心肠。
“陛下说得不错,东吁王朝的确是内部出了问题,”李春烨心说,这年轻的皇帝,在军事上还真是天才,“东吁王朝在入侵大明的同时,也不断入侵南部的大城王国,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到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东吁王朝对大城王朝发动了五次侵略,由于两线作战,五次侵略最终全部失败,到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6年),大城王国终于开始了反攻。”
朱由检暗暗叹息,小小的大城王朝,在遭到东吁王朝的多次侵略之后,都会报复性入侵,可是庞大的大明,从来没听说过主动进攻东吁,“大明有没有乘机收复失地?”
“收回了部分,主要是这些地方的土司主动归顺大明。东吁王朝外部遭到大城王朝的入侵,内部也是烽烟四起,各地的土司纷纷宣告独立,所以,东吁再也无力入侵大明。”
“可惜,大明没有乘机收回所有的失地,削弱东吁王朝,只是满足于暂时的和平,一旦东吁王朝度过暂时危机,必定会卷土重来。”朱由检缓缓摇头叹息,这不仅是因为大明北方的边患太重,而是汉人缺少战略眼光。
“难道陛下看过这段历史?”李春烨又眯起双眼,眼中的精光从狭小的眼睑间露出来,“果如陛下所言,莽应里陷入统治危机,他的弟弟良渊侯乘机在北方扩大势力,并向北扩张,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他的军队进攻孟养,被明军击退。”
“娘希匹,怎么谁当权都欺负大明?”朱由检恨不得一拳将面前的案几拳个粉碎,“当我大明是好欺负的?这些宵小之徒,就该屠绝。”
李春烨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看到朱由检真正发怒,永远是云淡风轻的样子,实在不高兴了,也不过皱着眉板着脸,像这样骂娘的,倒是难得见到。
“陛下不要着急,这段历史快完了,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4年),良渊侯两次进攻大明,侵占孟养等大片土地,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5年),良渊侯去世,其子阿拉毕隆继位,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阿拉毕隆指挥三十万军队进攻木邦,木邦失陷。”
“又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东吁王。”朱由检冷冷地说。
“木邦失陷后,大明与东吁王朝之间的战争,也随之结束了。”李春烨也结束了关于这段历史的谈话。
“结束了?为什么?他们没有继续攻打云南吗?”朱由检觉得奇了怪了,东吁的军队占据优势,为什么突然结束了战争,难道又是发生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