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页

吴才茂的陆战第十一旅,已经完全荡平了大肚王国,建立以彰化城为代表的统治中心,但在此处,由于明军采用了高压政策,当地土著只是表面上归附,统治极不稳定。

北部地区,驻扎的是金会的陆战第十二旅,师长郑兴暂时也在这儿,西班牙人修筑的圣多明戈城和圣萨尔瓦多城都被明军接管,这里的百姓曾经受到西班牙人奴役,与南方的境况差不多,当地的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土著,都是比较亲近大明。

郑芝龙要抹去西班牙人曾经统治过的痕迹,他将圣多明戈城依照附近的河流,更名淡水城,圣萨尔瓦多城改用原来的名称,鸡笼,但他认为,“鸡笼”这个名字,太过土气,难登大雅之堂,遂用了同音字:基隆。

三个陆战旅通过台湾西海岸加强联系,相互协作。

为了防止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从南洋派出舰队,前来报复,郑芝龙将南海舰队集中到大员港口,同时传令,滞留在广州与厦门的南海舰队余部,尽快赶到大员,与他汇合。

在清理财产的时候,郑芝龙发现,圣多明戈城与圣萨尔瓦多合在一起,都比不上一个热兰遮城,两城这仅仅搜出价值五十万两的金银,加上城中的财物和港口商船上的货物,价值也不过八十万两左右。

而热兰遮城一座城堡,就搜出价值一百二十万两的金银财物,如果荷兰东印度公司愿意用每人五百两赎买人质,又有三十万的收入。

西班牙在台湾的贸易,已经远远不如荷兰,由此可见,双方在东方的贸易对比。

在京师的时候,朱由检曾经口授郑芝龙,让他在台湾和南洋地区搜集西夷的火器、技术和书籍。

通过与大明的对比,郑芝龙发现,荷兰与西班牙的火炮,口径比大明的略小,射程也近,使用的还是实心弹,他们的火枪还停留在火铳阶段,比大明的燧发枪整整落后了一代,对大明没有多少借鉴作用。

在海军的舰船方面,西班牙在台湾仅有的几艘舰船,已经被郑兴一怒之下,全部击沉了,失去了比较的可能,荷兰的舰船,吨位比大明的广船小,火炮的数量却比广船多,结构上肯定有一些参考的价值,不过郑芝龙已经为大明找了一位精通造船技术的荷兰人斯特恩。

斯特恩现在已经去了福州的造船厂,参与大明的舰船射击,但郑芝龙还是将俘获的荷兰舰船开往福州,必要的时候给斯特恩作为参考。

关于科学方面的书籍,郑芝龙倒是搜出几本,主要是孩子们学习的书籍,他命人在荷兰人的协助下,翻译成汉语,为了防止翻译上的错误,郑芝龙是命令两套人马分别翻译,等完工后一并送至京师,但这个过程时间比较长,不是几天就能完工的。

郑芝龙给国防院发出军报。

在军报中,郑芝龙不仅汇报了台湾的战况,也汇报了剿灭大肚王国的事,最后,他向国防院建议,从福建抽调陆军驻扎台湾,南海舰队只能驻扎在大员,无法驻扎在整个台湾。

台湾战争顺利结束之后,郑芝龙遵守了自己的诺言,释放了荷兰驻台湾的最高长官普特曼斯,让他回到巴达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