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草民这就去修筑道路。”
在古北口之外,朱由检遇上一队数千人的队伍。
他派人上前查问,原来是给洪承畴送冬衣军粮的,朱由检没有打扰他们,只是从自己的亲兵中派出两人,给他们当向导。
在古北口,朱由检停了下来。
关隘还在,但是显然用水泥修筑过,工匠们在关隘上加了两块巨大的方石,方石升上去,关隘就打开了,行人和车马都可以自由通过,方石一旦落下来,关隘就被关闭。
朱由检在关隘前四面观看,东面是低矮的蟠龙山,西面则是卧虎山,同样不高,但两座矮峰都是瘦骨嶙峋,山上根本没有道路,只有这古北口,是唯一的通关大道。
朱由检在关隘上住了一夜,大军则是连夜通关。
进了关内,就是密云县,朱由检见到了熟悉的关内景观,整齐的农田、拥挤的人群、热闹的集镇,一个小商贩正在小镇上沿街叫卖他的青枣,见到朱由检的大军,吓得一溜烟躲到一条小胡同里。
朱由检虽然心情大好,但他无心观赏这熟悉的精致,他要在天黑之前,赶到密云县城,否则,大军又要在城外吹西北风了。
好在从京师到古北口,已经修筑了水泥大道,朱由检沿着大道,既不会走错路,也不会弯道。
夕阳挂在远山的山头时,朱由检的大军来到密云县城。
数万大军进驻县城,自然引起了百姓的注意,朱由检再次体会到“围观”一词的源远流长,但他没有惊扰百姓,早早与布木布泰进入中军大帐中休息。
士兵们连日奔波,已经一月有余,他们也是极度疲惫,休息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到了掌灯时分,除了岗哨,整个军营一片宁静。
天再次放量的时候,六七万大军,再次踏上第三大道,他们逆袭回京,中午时分,大军到达顺义县的北小营村的村口,朱由检见日头已经到了头顶,准备在村外休息片刻,顺带着解决将士们的午餐。
突然,村中想起了致密的锣鼓声,锣鼓声未息,又是大量的鞭炮,不要钱似的乱放,紧接着,大量的日月军旗从树梢、房顶、窗户中一个劲地挥舞,孩子们嗷嗷叫着从各个敞开的大门中飞奔出来。
朱由检想起了宋丹丹的那句话: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现在又不是过年,难道是谁家娶媳妇?一定是大户人家,小户人家不会有这么大的排场,不知道这个小村里,隐藏着什么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