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最后被迫谈出结果,也没有关系,使臣可以说,他虽然同意,但协议的内容已经超出他的权力范围,必须报大汗认可,协议才能生效。使臣一旦回国,就如鱼沉大海鹰入长空,再无任何讯息——大金国并没有违背协议,因为协议根本没有生效。”
“可是,大金国国内的贝勒们,恐怕有人反对。”皇太极有些担忧,莽古尔泰已经在厉兵秣马了。
“无妨,大汗可以秘密派出使臣,反正也不会有什么生效的协议,将来国内知道的时候,我们早就得到我们想要的讯息了,大明生气更没关系,大金和大明,最终还是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的。”
“先生真是我的谋士……不,是奇谋。”皇太极向范文程伸出大拇指。
从清宁宫出来,天已经黑透了,被夜风一吹,范文程的脑子更加清醒些。
刚才对皇太极的一番言论,都是临时想起的,但他忽略了一点,明军既然能吃掉整个镶红旗,凭什么要与大金国议和?就像大金国从前兵临辽阳、广宁、锦州和宁远的时候,那时大明如果请求议和,大金国会同意吗?
大明也没有议和的传统,即使从前面对蒙古这样的国患,大明可以忍受百姓和财物的损失,可以忍受丧师失地,却从来没有和哪个蒙古部落议和。
大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刺蒙古的三万大军在土木堡大败明军,连大明的皇帝朱祁镇都被瓦刺国师也先俘获,但大明朝廷硬是不肯议和以换回皇帝,他们立即扶植朱祁玉登基,以表明大明与外族决战到底的决心。
归附。范文程终于想到这一个名词,汉语的内涵实在太丰富,明明是议和,汉人却改个名字,似乎汉人占尽便宜,其实,哪一次外族归附,汉人不是散尽财物?这与大汉与大唐送公主和亲、大宋向契丹和女真纳币称臣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
范文程自觉是汉人中的佼佼者,是汉人中少有的能认清周边形势的人,因为大明朝廷极端腐败,他才像屈原那样郁郁不得志。
所以大金国进军辽东的时候,他立即迎合大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抛祖弃妻,忍受第一汉奸的骂名,现在总算在大金国站稳脚跟,皇太极不仅对他礼遇有加,还言听计从。
他也从来没让皇太极失望过,以汉人的谋略,混迹于连文字都没有的女真人当中,他自觉游刃有余。
但今天晚上,当他听到镶红旗全军覆没时,他紧张得都失态了,明军的战斗力为什么会大幅度提高?他实在没弄明白。
范文程觉得,面对自己曾经那么熟悉的故土,他第一次看不透大明。
是大明变了,还是自己老了?
不知不觉,范文程已经来到府邸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