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炮手们再射出一轮开花弹,建奴已经逃出了火炮的射程。

“左翼骑兵出击,将前面的建奴斩首。”建奴的士兵虽然被开花弹所伤,但还没有死透,况且袁崇焕还要他们的首级回去领军功,“步兵打扫战场,割下建奴的首级,然后将他们的尸体掩埋,防止发生瘟疫。”

斩下首级、掩埋尸体、打扫战场、搜查身体,所有的事情忙完之后,已经是晌午的时间了。

“大家先休息一会,吃过午饭再出发。”袁崇焕一面让炊事兵准备午饭,一面让军医医治受伤的士兵。

战场上的伤亡情况已经统计出来,第三师一共收割了六百二十七具建奴的首级,但自身也有伤亡,已经死亡的士兵二十七人,受伤的士兵达到八十六人,其中还有一十六名士兵伤势非常严重,能不能活下去还说不定。

趁士兵们在吃饭的时候,袁崇焕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孙承宗的军报,在军报中,他详尽地说出了发生在锦州以南的阻击战,便于孙承宗给兵部写军报。

另一封信是直接写给朱由检的。在袁崇焕离开京师之前,朱由检就告诉他,火炮、手雷与燧发枪等,都是新式武器,它们的真正效果只有战场上才能检验出来,因此他要求袁崇焕将这些形式火器的利弊及时反馈到京师,甚至给他本人,以便根据战场的使用效果,及时对这些新式火器进行改良。

今天袁崇焕遇到岳托的偷袭,火炮因为太笨重,移动极为不方便,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袁崇焕直接上疏朱由检,说出了火炮的弊端,期望火器局能够对火炮进行改良。

袁崇焕将伤兵留下,让他们随信使一道,回到宁远城中医治,他则随着第三师,押着大量的粮草,继续向锦州挺近。

远在山海关的孙承宗,接到袁崇焕的军报,再次惊讶得上下嘴唇都合不拢了,“这袁崇焕,到底是怎么打的仗?短短一月时间,不仅收回了宁远和锦州,还重创了广宁的守军。”

孙承宗的问题同样没人能回答,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袁崇焕现在不在山海关。

袁崇焕已经占领宁远和锦州,又重创了广宁的守军,以他的性格,下一步的目标一定是广宁。孙承宗担心,袁崇焕的步伐太快,战线拉得太长,他的第一军只有三万人,既要驻守宁远和锦州,又要面对广宁的建奴,士兵的数量难免不足,所以,他将暂时在山海关无所事事的第二军也派到前线。

根据朱由检的圣旨,第二军和第三军本来就受袁崇焕节制,再说,现在袁崇焕的第一军已经收复了宁远和锦州,大明和建奴对峙的前线已经北移到锦州和广宁一线,山海关已经是大后方,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假如前线需要,他还可以将第三军派过去,山海关有他的十万辽东军,已经足够稳固。

如果不是当初向朱由检承诺,固守山海关两年,孙承宗都准备自己上锦州看看。建奴的骑兵太过强大,他的辽东军也只能依靠城墙和山海关这种险要的关隘与建奴勉强对峙,现在袁崇焕杀建奴、夺城池,就像是在与小儿玩耍,到底是建奴的战斗力下降,还是大明的火器真的厉害?

孙承宗在给兵部和朱由检写军报的时候,也隐隐提出自己的担心,那就是袁崇焕的进军速度太快,粮草、弹药、人员可能面临不足的风险。

此外,袁崇焕迅速收回宁远和锦州,甚至还有可能收回广宁,必然激起建奴的反应,皇太极的地位还不太稳定,为了保住他的大汗之位,为了保住努尔哈赤对外侵略的战果,为了在各个旗主中立威,表达他对大明的强硬态度,一定会对辽东派出重兵,不知道大明朝廷有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各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