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蒙古士兵的脑后并没有建奴那样的猪尾巴,为免兵部怀疑战功,李行将蒙古士兵身上的皮甲一具具扒下来,作为首级的佐证。

“李旅长,这次收割了多少蒙古人的首级?”又是完胜,袁崇焕已经忘记了上次对李行的呵斥。

“报告军座,一共九十八个首级。”李行也觉得有些遗憾,如果不是有意放跑了四名蒙古士兵,首级应该能够过百。

“还不到一百呀?”袁崇焕已经看不上这些首级,而且还是蒙古人的,“不过,第一旅零伤亡,可喜可贺。”

袁崇焕带着这些蒙古人的首级和皮甲,来到山海关,面见孙承宗。

孙承宗再次瞪大老眼,在嫡系下属面前,他再顾不得形象:“九十八个蒙古人的首级?第一旅零伤亡?”

袁崇焕只是傻笑:“是大人指挥有方。”

孙承宗摆摆手:“别给老夫灌迷魂汤,老夫在山海关呆了近一年,从来没有这么大的斩获,崇焕,你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大人,说到底,还是依靠燧发枪。”袁崇焕将战场的细节详细说给孙承宗说了一遍。

孙承宗敛起目光,微闭着双眼:“崇焕,建奴覆灭的日子就要到了吗?”

“大人,属下估计,宁远的建奴肯定不甘受辱,所以属下打算在野外伏击他们。”连孙承宗都心动了,袁崇焕决定大干一把。

“野外伏击?崇焕,你们真有把握吗?”野外作战,一直是大明的软肋,特别是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即使他孙承宗镇守辽东,可以依靠城墙的优势,取得局部胜利,但在野外,明军从来没有取得过对建奴的胜利。

“大人,宁远的建奴,包括汉人,也不过六百,他们至少要留一个牛录守城,能来前屯的,不会超过五百,我第一军有三万多人,即使没有燧发枪,也不会落在下风。”袁崇焕现在依然是孙承宗的部下,没有孙承宗的同意,他的计划便无法执行。

孙承宗看着袁崇焕,他明白了,袁崇焕不仅要全歼宁远的建奴,他这是要趁机收回宁远。“崇焕,伏击建奴,依据地形优势,亦无不可,但不要轻易占领宁远。”

第139章 为大金国的士兵赔葬

“大人,为什么?只要歼灭这股建奴的主力,宁远差不多就是一座空城。”如果孙承宗担心野战不利,或者即使取得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太大,袁崇焕还能理解。收复宁远,不仅可以依靠城墙的优势和建奴对峙,还可以将明军的防线向北推进,大大减轻山海关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