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海商纷纷说出他们在南洋的艰辛,没有朝廷撑腰,他们都是以个人的智慧和气度在南洋艰难维持存在。
朱由检从椅子上起身,在大厅内缓缓踱了半圈,“朕也知道,南洋有很多的大明百姓,他们和你们一样,受到当地土著和西夷的欺凌,朕也想帮助自己的子民,怎奈……朕也力不从心,大明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呐!”
李宇生似乎感悟到什么,“陛下可是要组建像郑三宝那样的海军?”
“朕已经下旨,在广州组建南海舰队,可是大明自成祖之后,禁海多年,海军已经严重萎缩,万历年间虽然开了海禁,但时日太短,现在缺少大型船只,海军无法正常训练,更不用说驶向南洋了。”朱由检终于切入正题。
“陛下如果真要组建像三宝太监那样的舰队,草民可以将商船中的大船捐出来。”李宇生想到三宝时代的大明舰队,眼睛都放光了,如果大明再有一支这样的海军,南洋,大明的人还不是横着走?
“其实商船不太适合充当军舰,真正的军舰和商船有很大的区别,不过南海舰队现在缺少能出海的船只,如果等造出船只,再训练士兵,又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李东主能将大船捐给朝廷,朕心甚悦,但朝廷也不能白要你们的船,等真正的军舰造出来,商船还是还给你们,然后再给予你们适当的补偿。”
第136章 蒙古人更为可靠
“陛下,朝廷组建海军,保护草民等在南洋的利益,草民等感激不尽,还要什么补偿?草民也愿意将商船中的大船捐出来。”刘柄中也不甘落后。
其余的海商都看出了朱由检的意思,他们纷纷表态,支持大明组建南海舰队。
“好吧,既然你们一心为国,朕也不能寒了你们一片赤诚之心,你们的好意,朕就代表朝廷收下了。”朱由检暗自高兴,商人以利益为重,他先给这些商人们画块大饼:“将来的南海舰队,不但保护你们在南洋的利益,还会为你们开拓更远的西夷市场,那里,商品的利润可是南洋的数倍。”
“陛下,这是真的吗?”李宇生是广州商人,对海运的利润最为清楚。
朱由检微微一笑:“君无戏言,朕怎么会骗你们?”
王魁向朱由检抱拳行礼:“陛下组建舰队,保护我等利益,草民除捐献商船外,还要捐银十万,以表草民对南海舰队的期望和对陛下的支持。”
“草民捐十五万。”刘柄中不甘人后。
“草民捐二十万。”在朱由检面前,李宇生哪甘落在后面。
杭州海商王琦一直没有说话,一说话就语出惊人:“草民捐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