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孙承宗紧盯着袁崇焕的眼睛:“崇焕,前屯是山海关的大门,战略价值极为重要,万万不可有失,你有把握吗?”

“大人放心,临来之前,陛下也是一再要求属下,不可犯险,属下不会轻易出城应敌,前屯绝不会丢。”

“嗯。”孙承宗答应着,袁崇焕的新军,战斗力必须通过辽东战场来检验,“但是你刚到山海关,先休息几天吧!我的士兵还顶得住。”

蓟辽前线一共有三十万军队,其中蓟州后防驻扎了十万,山海关前线驻扎了二十万。在山海关的二十万军队中,总兵马世龙拥兵十万,孙承宗自己统兵十万。

不过孙承宗是蓟辽总督,这三十人军队都归他节制。

“大人说哪里话?”袁崇焕差点就叩头了,“属下的军队也是大人的军队,属下希望明天就接管前屯。”

“明天?你的士兵刚到,还是先休息几天,熟悉山海关的情况再说吧!”

休息几天?那第二军,甚至第三军都来了,到时候谁去守前屯还说不定。

袁崇焕急了:“大人,我的士兵都有战马,一路上也辛苦不到哪儿去,经过今天的休息,他们的体力一定能恢复,再说了,守卫前屯,三千人足矣,又不要全军行动。”

“那……好吧!”孙承宗知道袁崇焕的性格,不让他去前屯,怕是觉都睡不好,还谈什么休息?“崇焕小心,建奴的战斗力,你是见过的。”

“是,大人,属下一定会小心从事。”袁崇焕现在真不敢冒险,不是因为朱由检和孙承宗的警告。

毕氏燧发枪是第一次上战场,谁也不知道它真正的威力,必须经过战场的检验才会知晓,万一燧发枪在战场不灵光,而士兵们又没有铠甲保护,那损失可就大了。

第二天辰时,袁崇焕带着李行的第一旅三千多士兵,早早进驻前屯,前屯原来的守军则撤回山海关。

山海关外,左边是崇山峻岭,又有辽东长城的余脉,根本无路可走,右边是渤海,只有中间一条狭窄的通道。

前屯就扼守在这条通道上,将建奴死死地阻挡在关外。

若论起地势的艰险和战略位置的重要,前屯更甚于山海关,是山海关当之无愧的北大门,只是前屯建造得过于狭小,无法部署大量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