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朕先说说陕西。长城之外的鞑靼蒙古,表面上臣服大明,但漠南多是苦寒之地,食物严重不足,难保没有部落叩长城入关,抢夺大明的财物和妇女。不管他们实际抢去的财物多寡,但每次抢夺,对土地的破坏和对百姓造成的伤害,都是很深刻很久远的。”

“所以,朕打算,等京师的军队整顿结束,下一步将在西安设立火器厂,专门为陕西边军生产火器,同时,按照京师的方式,全面改编陕西的边军!”

“陛下,陕西有三十万边军,数量是否过多?”李春烨认为,陕西没有像辽东那样的关外之地拖累,完全可以凭长城据守,可以减少军队的数量,节约有限的军饷。

“不多。”朱由检自有他的一盘棋,“陕西的河套地区没有长城,宁夏军镇就是大明与蒙古直接对峙的最前线,况且,长城自成祖之后,再无大修,多处城墙已经不堪大用,不能单纯依靠城墙。”

李春烨想起了,朱由检在展望大明的时候,对于北方的蒙古,他根本不准备和蒙古分长城而治,而是要彻底臣服蒙古。现在朱由检当了皇帝,有了臣服蒙古的机会,不知这种机会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再说辽东,军士在前线日夜拼命,他们流汗流血,甚至埋骨他乡,军饷、抚恤绝不能拖欠,一定要足额、及时供给。”

“是,陛下。”李春烨知道辽东在朱由检心中的位置,朱由检对未来的展望,基础就是辽东,如果不能及时平定辽东,大明长期处在建奴的威胁之下,那一切展望都是镜花水月。

“最后说说京师,皇家第一军和皇家第二军是朕的亲军,军饷和训练的事,朕会亲自负责;新组建的第一至第六军,都是以火器为主,是将来北伐的主力,一定要让他们的钱粮、弹药充足;第七和第八军,是纯粹的骑兵,他们基本不配备火器,但要给他们配备最精锐的战马和最锋利的马刀。”朱由检转向毕自严,“毕爱卿作为户部尚书,一定要充分配合李爱卿,万万不可有任何刁难。”

毕自严点头认是,但他反问了句:“陛下,将来北伐建奴,难道不是辽东军,而是京师军?辽东可是公认的大明最精锐的军队呀!”

第129章 恐吓东林党

“辽东军现在可能是大明最强的军队,但他们能守住山海关就不错了,他们怎么会有北伐的能力——毕爱卿,管好你的户部就行了。”

毕自严一缩脖子:“是陛下,臣多嘴。”

三位尚书都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朱由检取消内阁,不仅是防止内阁封驳他签发的圣旨,更是将六部直接置于他的管辖之下。

将来的六部,各负其责,谁也不能将手伸入别人的地盘。也就是说,朱由检将来要修路,只和工部商量;朱由检要花钱,只和户部商量;朱由检要打仗,只和兵部商量;朱由检要是任免官员,只要和吏部商量就可以了,其它各部根本管不着。

“刚才李爱卿说,军队人数众多,贪墨难以禁止,其实,你根本不用管理每一名士兵。以京师的三十万军队为例,你只要将八名军长管好了,他们自然将各自的师长管好了,而师长们也会将各自的旅长管好了,以此类推,班长也会将各自的士兵管好了。”朱由检的脸上都显现出憧憬,“军人要升官发财很容易,拿军功来。”

心中最震撼的还是李春烨,在火器局见识了朱由检的“流水线生产”,现在又听到朱由检说道“逐层管理法”,那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对朱由检越了解,就感觉对朱由检越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