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朱由检以四万人马,很快就平定了“四王”的军队,这战斗力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即使他们能打败朱由检,朝廷还会排出王由检、张由检、李由检。

他们只是聚集在高迎祥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一贯唯高迎祥马首是瞻。主将高迎祥都归降了,他们还打个屁仗?

午后,延绥城南门外,高迎祥的六万三千士兵,交出所有的武器,列队等待朱由检受降。这一次,他们站得格外挺拔,就像是四武营的士兵。

朱由检没有训话,他相信高迎祥已经和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既然投降了,得给他们留点自尊心,别在他们的伤口撒盐了。

袁崇焕带着士兵将这些归降的匪兵带下去,朱由检则忙着写了两封信。

一份是军报,“陕西匪患已经全部平息,俘获匪兵一十七万余人……”

另一封是私信,委托李春烨转交皇上,建议由祖大寿担任三边总督,节制甘肃、宁夏、固原、延绥四镇兵马,整顿陕西军务;建议高迎祥任延绥知府,负责安置陕北百姓、流民,不让流民离开陕西,流落京城;最后,朱由检认为,现在陕西初定,军政大事没有完全展开,而北方的蒙古鞑靼部又不能不防范,自己和四武营暂时不能离开陕西。

袁崇焕用一下午的时间,才将六万三千余降兵安置好,延绥根本没有这么多的监狱,这些被解除武装的农民士兵,暂时居住军营,接受四武营管制。

晚饭后,朱由检打了一个长长的饱嗝,“传令兵,通知各营、卫指挥使和满桂将军前来开会。”

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平叛战争的总结。每一次战争之后进行总结,这是朱由检从四武营开始就养成的习惯。虽然军官们识字不多,但时间久了,每个人都会有进步,都会更有纪律性,更有战略性。

每个参会的人都必须发言,不管你的结论是高明还是低劣,没有人会笑话你,别人只会修正你的观念。

军官们都踊跃发言,特别集中在同州一战,以火炮攻城开始,以地雷阻击结束。众人都对大明的火器赞不绝口,连辽东三将都觉得四武营的火器比辽东的火器还厉害。

“火器虽然重要,但战场主要还是依靠人。”朱由检不是唯武器论者,“如果遇到的是建奴,我们一定不会这么轻松获胜。”

辽东三人组也是不住点头,对于建奴,他们最有发言权的。

“此外,杨都将军在本次战斗中,恐怕有很多怨言,”朱由检看着杨都,“除了作为中军,难有机会冲锋陷阵外,预备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杨都很茫然地看了眼朱由检,他的确认为朱由检比较信任辽东三人组,特别是满桂,连朱由检的将领都敢不遵,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