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觉得坐在前排的工匠很面熟,就问道,“你是……”
“回殿下,我叫李洛。”李洛一面回答,一面又要下跪。
朱由检赶紧止住:“不用,不用,你坐。我想起来了,地雷和手雷就是你造的吧?现在怎么样了?”
“回殿下,已经试验完毕,可以生产了。”李洛的眼睛中闪着兴奋的光芒,说到地雷手雷,他不再显得局促,而是特别兴奋,几个月的时间,就和同伴挣了百两纹银,那可是他以前好几年都见不到的收入。而且,如果地雷和手雷能大规模地生产,他又会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好,我会派人来验收,如果真的合格,我的奖励不仅一文不少,还会大量订制,你要做好准备。”朱由检也是兴奋,终于有了能量产的火器。
“是,殿下。”李洛怕引起别人的嫉妒,得意时却不敢忘形。
朱由检点点头,目光里突然出现了丁岚,“丁岚,气球与火箭造的怎么样了?”记得上次丁岚把气球与火箭都造出来了,只是不太符合要求。
“回殿下,气球已经能载人上天了,不过只能载一个人;火箭的精度提高了,但射程还是不够,只有六百步。”丁岚看起来比上次又精神了,衣服虽然是普通的粗布做的,却是非常干净整洁,再也不会与叫花子为伍了,头发也梳得很整齐,只是脸上的皮肤还是有点黑。
“火箭能射到六百步,已经不错了,起码已经超过了弓弩的射程,气球只能载一个人,还远远不够,至少要载三个人。”朱由检对火箭和气球在战场的确切用处还不是很清楚,不过要用到战场,火箭的射程至少要超过建奴的弓箭,气球至少要有三个人的载重量,一人操纵绳索,控制方向,一人投弹,还有装载弹药。不能承载三个人的气球,只能用于观光。
“是,殿下,草民一定不负殿下所托。”在丁岚的眼里,朱由检就是他的上帝。朱由检不仅让他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还给他指明了火箭的研究方向。如果不是遇到朱由检,他到现在恐怕还是别人眼中的疯子。
朱由检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毕懋康,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老是回避自己的目光:“毕懋康,你的枪怎么样了?有进展吗?”
“回殿下,点火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枪管不行,只能射击十余次。”毕懋康觉得自己的研制落后他人,所以不敢见朱由检,这才躲在人群中。
枪管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材料,确切地说,是钢铁的冶炼技术问题,看来,得提高大明的炼钢技术。“不用急,点火问题是最重要的环节,点火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容易多了。”朱由检安慰起毕懋康。在大明原来的历史上,毕懋康就是燧发枪的创始人,那应该不是材料的问题。现在有自己的指导,没有理由造不出燧发枪,只是时间的问题。
“是,殿下,草民一定极尽全力,争取早日造出燧发枪。”毕懋康不再躲闪朱由检的目光,朱由检没有责怪,让他又恢复了几分自信。
工匠们渐渐放松下来,朱由检觉得火候差不多,这才就火器局的事与工匠们商讨起来:“我打算改组火器局,具体地说,有三件事情,其中两间事情都与在座的各位有关。”朱由检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些工匠,如果直接称工匠,好像特别不尊重他们,如果不称呼工匠,那怎么称呼?技术人员?科技人员?劳动精英?好像现在根本没有这种称呼。
“第一,各个生产单元的技术好手将不再从事生产,而是专门从事火器的研发,为此,我打算成立研发院。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成为研发院的一员。你们可有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