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很多,如果不包括吃饭,大约两万两。”朱由检已经合计过,现在的军校不是真正的军校,只是对军官进行短期培训,每期时间不会太长,而且人数也不会太多,只要将京师的军队培训好就行,所以房子土地都不需要太大。如将来朝廷能体验到军校的作用,再扩大规模不迟。

“那好,军校的事由你负责。军校选址的事,和工部商量,经费由户部拨付。”只要区区两万两,就可以为大明训练出两百万的虎狼之师,朱由校觉得这银子花得值,而且,又不要他的内库出钱。

从皇城出来,朱由检直接去找户部和工部。有了朱由校的圣旨,而且银子也不多,户部的官员也没为难他,即使军校没有预期的效果也没关系,权当给这位年轻的王爷去青楼挥霍了。

在工部人员的陪同下,朱由检很快在东直门外选定了军校的地址,这是一块靠近奋武营的丘陵地带,占地大约五十亩,地形比较开阔,在现有的条件下,土地没有开发成耕地的希望,所以基本上是荒地。

虽然圈定的范围不大,但外围还有许多空地,这是朱由检选定这儿的重要原因,以便为将来军校扩建做准备。户部一期划拨了三千两,作为平整土地、圈定围墙的启动资金。

朱由检现在最头痛的是缺少人手,既没有大量的幕僚为自己出谋划策,也没有足够的人手给自己跑腿当差。没办法,他只好把奋武营的特战队调过来,让队长王慕九带着李俊的第一小队在军校的建设场地做监工,并定期向自己汇报;王朋的第二小队一百人作为自己的护卫和随从,随时听候自己调遣;张璐的第三小队暂时在奋武营训练,并随时听从自己的征调。

军校的硬件建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朱由检则忙于教材的编写、军校内部的专业设计。

根据朱由检的设想,军校不仅要开设军官班,还要开设参谋班,主要是分析国内外可能的对手信息,为军队作战提供参考意见;开设侦讯班,专门收集对手的信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对手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战法。这是大明现在最大的软肋,大明向来只重视对内的监督,却忽视外来的威胁,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对国内官员的监督工具,而对国外,哪怕是藩属国,大明既没有驻军,也没有使馆,对外国的了解,完全是对方来使的主动陈述。

军队的教官,朱由检打算征得朱由校的同意,让退役的军官,特别是有战功的退役军官担任,再从奋武营抽调部分军官担任见习教官。为了防止有些军官只凭经验教学,而不是将自己的指导思想贯穿在教学之中,所有的教官任期都是三个月。

第29章 朝议

奋武营的训练已经不需要朱由检亲自指挥,他只是经常去看看,不能让自己浇灌的第一朵花萎谢。

除了编写教材和监督奋武营的训练,朱由检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火器局。

火箭的制造有一定的进展,就是在火箭的尾部加一个底座,固定在地面上,用于发射,这样可以不受地形的干扰;地雷和手雷的原理以及完成,开始制造试验雷;热气球的制造还未进入定型阶段,已经制造的热气球比较小,而且气球下方的炭火盆所占的体积过大,因此,气球的载重量很小,根本不足以把人送上天空。

大明的工匠们还是有一定水平的,经过几百年的技术沉淀,特别是匠籍制度的限制,客观上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工匠们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就没有固定的收入,而大明又不允许工匠脱籍,这些工匠们要想自己和家人生存下去,就必须掌握新的、独有的技术。

正是对技术的追求,才出现了丁岚那样的怪人。不过,匠籍制度毕竟不是万能的,大明中期以后,它的不利因素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工匠们相互保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