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可不是少数,不管是南宋、北宋,都有圣旨被中书舍人封还的实例,而且还不是一例两例,不能说非常频繁,但也算是家常便饭。
对圣旨有监察、审理功能的,还不止中书舍人这么一个职位。一道圣旨想要合理合法的颁布,要先在中书省由中书舍人书行、制词无误、中书宰相签署之后,再交给门下省。由门下省给事中书读通过、门下省宰相签署,这时候这份圣旨才算正式通过了。
光通过还不成,圣旨不是随便找个太监拿着一念就可以的,圣旨的执行也有严格规定,它必须由尚书省去颁布执行,其它人或者机构没有这个权利。
到这里,圣旨的过程还没走完,因为还有一个部门对圣旨有检察权,那就是台谏,也就是言官。这个部门拥有论列政令得失、审查诏书乃至追改诏书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发现圣旨里存在严重失误或者不合法律的地方,能把圣旨收回来不予执行。
言官们的这个权利也会被其它部门监管,并不是说某个部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虽然南宋在元丰改制之后,撤销了门下、尚书两省,但意思还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上恢复了唐制。
通过一个小小的圣旨颁布,就可以看出宋朝的基本治国理念,从皇帝到大臣再到民间士人,都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对权利的制衡已经有三权、四权分立的雏形了,它的核心理念也确实是要制约某一方权利过于集中,避免一个人或者一小撮人说了算。当然了,宋朝的这套制衡系统还有缺陷,很多时候还是依靠人治而不是法治,洪涛现在就要来帮他们改一改。
第018章 奸臣
“去把丁大全和贾似道请过来……算了,还是让文先生带他们一起来吧,你们估计也分不清谁是谁。”把理宗皇帝摆平,还掌控不了大宋朝堂,如果洪涛指望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就是百分百的猪脑子。
宋朝的皇帝虽然不像金河帝国的皇帝一样是个精神象征和分权的工具,但也达不到可以号令天下的程度。总体而言,这个国家没有皇帝可以照常运转,没有了朝臣,就真完蛋了。如何说服这些朝臣们不反对自己,才是真的考验。洪涛打算先从容易一点的人入手,循序渐进。
中书省也成右省,门下省也叫左省,担任这两个部门主官的人,相应也就是右丞相和左丞相。这个左丞相和右丞相是有高低之分的,不过朝代不同,互相的高低位置也有不同。北宋的时候以左丞相为尊,到了南宋,右丞相的地位又跑到了左丞相上面。
现在的右丞相是丁大全,也就是中书省的主官,有了他的署名,圣旨的就能进入流程,到时候再想办法说服左丞相董槐,这一整套程序就算全了。贾似道的级别稍低一些,不过他是沿江制置使兼临安知府,手中有兵权,级别虽然没有宰相高,实际作用却一点都不小,洪涛目前很需要他的协助。
不管是历史里的还是现实里的,奸恶之人往往以大义凛然的面目视人。和他们不熟悉时,你会认为他们很正直,当你了解之后,才会看到假面具之下的真嘴脸。丁大全和贾似道也是这样的人,当他们两个刚进来时,洪涛觉得文南和他们站在一起都有点相形见绌。
“两位大人可能对我还不太熟悉,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洪涛,说这个名字两位可能还是想不起来,那就再加一个金河帝国开国皇帝的头衔吧。在广州泉州一带,海商们都私下里都叫我金老鼠。”这次洪涛没给丁大全和贾似道让座,而是自己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向这两位看上去大义凛然的宋朝高官侃侃而谈。
“……”名号确实管用,当洪涛报出了自己是谁之后,丁大全和贾似道脸上明显露出了一丝慌乱和迷惑,看来这两位也没猜到突袭大宋皇宫的居然是这位传说中的金河帝国皇帝。
“我刚刚和官家聊过,他已经同意了我的提议,打算和我合作。当然了,交谈的过程也不是太顺利,门外那两摊血就是贾贵妃和公主的,她们俩为谈判成功贡献出来自己的一根小指。我这个人心地非常软,见不得打打杀杀的,能用语言解决的事情就不喜欢动手。不过我也有一个坏毛病,耐心不足,说着说着就会烦躁,然后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了。两位大人的家眷我的手下已经去接了,估计过一会儿就能到,但我觉得两位都是明事理的人,不需要依靠家人的帮助,就能想明白一些问题,是也不是?”报完了名号,洪涛又指了指门房外面地上的两摊血迹,开始讲事实摆道理。
“……”丁大全和贾似道进门之前就见到了那两摊血,现在一听居然是贵妃和公主的,眼神都有点散了。再听到自己的家眷也会被接过来,冷汗也开始往出冒。他们不认为这位皇帝把自己家眷接过来是要让自己与家人团聚,搞不好门口还得多几根小指。可他们俩也不清楚洪涛到底需要什么,想投降都没机会,只能继续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