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你可真会体贴人,官家碍于身份,不会过于辱骂于我,可那些大臣们就没有顾虑了,骂我骂得越狠,才能体现出来他们的忠诚。郑相已经走了四五年,唯一一个还能对话的人也没了,现在的左丞相是董槐,此人刚正且固执。右相丁大全专权自恣,是个纯小人。枢密使吴潜,这位不用我介绍了吧,就算你我和他有过交往,但在此等情形下见面,第一个喷我一脸口水的就得是他!”文南误会了洪涛的好意,以为洪涛又在甩包袱。这也不能怪文南多心,洪涛平时的行事风格就是如此,突然改变谁也得怀疑。

董槐是谁,洪涛没听说过,这些年他对大宋根本就没什么关注,还是这次来之前听慈禧大概讲了讲。郑清之四年之前就病死了,接替他的就是这位董槐,他们俩以前也是主战派的同伴。吴潜当了枢密使,这件事儿洪涛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这对自己并没什么好处。这个老头也是一根筋,比当年刚刚被抓回来的文南还死板。

“丁大全?等等……丁大全……你知道不知道朝臣里还有个叫贾似道的人?”但是丁大全这个名字洪涛耳熟,任何一本讲述南宋灭国史的书里,都会提到两个人的名字,其中一个是南宋奸相贾似道,另一个就是丁大全。元朝军队之所以能突破长江天堑,还把襄阳攻了下来,全是拜这位大宋丞相所赐。可以这么说,没有丁大全,南宋至少还能多挺十年。

“贾似道……贾贵妃的弟弟,我在外交部的时候他任沿江制置使,也算是支持北伐的一派,现在应该是沿海制置使、权临安知府、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是官家很信任的人,洪兄还认识他?”文南虽然去卡兰巴港教书,但心里却对朝堂政治一直没放下,不仅关心着金河帝国的政治格局,大宋那边也没松懈。到了美洲之后,又有慈禧带来的相关大宋情报,他只需要补补课,就能把大宋绝大多数朝臣的名字和职务记住,至少顶尖的这些位不会遗漏。

第016章 皇帝对皇帝

“哈哈哈哈……真是老天爷帮忙啊!成了,你放心去吧,先和董槐、吴潜随便聊聊,不用理会他们认同不认同,后面的事情等我和官家聊过再说。对了,你和外面的人交代一声,先把丁大全和贾似道的家人给我找到,越快越好,马上接到宫里来,然后立刻通知我。这件事儿办好了,我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今天晚上之前临安城就会恢复秩序,谁也不会有什么疑心的。”如果不是在屋子里,有房顶挡着,洪涛都想冲着天上好好作揖感谢了。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居然把两个南宋奸相送到了自己眼前,还有比这个事儿更体贴的吗?现在洪涛都有点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有神的血统了,但凡不是自己家里人,都不能如此照顾啊。

按照之前的计划,占领皇宫、抓捕皇帝和朝臣,只是个开始,困难的工作还在后面。如何让这些宋朝皇帝、大臣屈服,配合自己稳住临安城的局面,才是第二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凌晨的突袭行动不可谓不完美,但再完美也不可能骗过整个临安城的人。短时间封锁皇宫附近和码头可以办到,时间一旦拖的太长,那就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临安作为大宋的都城,不可能只有御林军和城墙附近的军队,在城市很多地方还有军营。只要让他们起了疑心,又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很快就会爆发更大规模的战斗。一旦到了那个地步,自己就只能坐船撤走了,还得把手里的俘虏全放掉。否则没了皇帝和大臣,大宋立马就得陷入混乱,光是谁有资格继任皇位这件事儿,就能打上五年十年的,说不定比让金河帝国入侵死的人还多。

如何说服这些皇帝、大臣配合自己,洪涛不知道、文南也没把握,他们俩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来做这件事儿的。但现在洪涛有点把握了,原因就在丁大全和贾似道这两个人身上。

奸臣啊!翻翻历史书,但凡是奸臣,不管他们祸害国家的手段如何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恋权怕死。只要你给他们足够的希望,他们能把亲儿子都当成政治筹码,还绝不带眨眼的。而且这种人通常都非常聪明,稍微傻一点的也拿不到祸害国家的权利,从某些方面讲,他们和文浩都是一种人,而且会比见多识广的文浩更好对付。

别人洪涛真不敢说能对付的了,但这种人都不用考虑,有一个算一个,半个小时之内,洪涛就能让他们追着自己叫爹,比亲儿子叫的都亲。

理宗皇帝是被两名士兵抬进门房里的,这些印第安士兵可真严格执行命令,把这位皇帝绑得和粽子一样,眼睛、耳朵、嘴都堵上了,以确保他不会自杀。洪涛让士兵把理宗皇帝放到一张椅子上,然后解开了他身上所有的绳子。自杀这个东西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难度非常高,就算脾气十分烈的人,也是要找那种情绪的节点才鼓得起自杀的勇气,只要耗过一段时间,你让他死他也不死了。

“陛下,您还认识我吗?”亲自掏出了塞在理宗皇帝耳朵里、嘴里的布条,又把蒙眼布拿下来,洪涛带着最和蔼的微笑,把自己的脸凑到了皇帝面前。

“……”理宗皇帝的眼睛还没适应光亮,眯缝着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来眼前这个笑比哭还难看的人是谁。

“把门打开……陛下,再仔细看看我。”洪涛也很受打击,难道自己这么容易被人忘记,这不科学啊!为了让理宗皇帝更容易看清楚,门房里唯一的透光处也被打开了。这周围都是印第安士兵,他们虽然会汉语,但很难听明白自己在讲什么,更不用担心他们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