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我就说嘛,咱的手艺不可能那么差,响了响了!”余下的三发炮弹试射,对齐祖就是个煎熬,老头的手都开始哆嗦了,急的。好在到了第六发的时候,炮弹终于算是响了,动静还不小,在五百米外靶场上炸起一团黑烟,作为破坏试验埋的几十根木桩有一根都被炸断了,飞起来老高。
有一发炸响,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齐祖设计的这种碰撞引信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熟铁圆帽,下面压着弹簧片。这些弹簧片的厚度高有底、弹性有大有小。炮弹落地的瞬间,自身重力足够把弹簧片压扁,那撞针就能顶到火帽上,火帽炸了,周围的黑火药就会炸。知道了多大的弹簧片适合撞击力道,把其余炮弹都换上这种弹簧片,发火率也就高了。
不过这只是第一次试射,目标是普通的土地,齐祖的碰撞引信能不能在泥地、石头上也照样成功引爆,这就还得经过多次试验才知道。好在时间有的是,斯万目前还用不上迫击炮,就和新式战舰一样,都是着眼未来的武器,可以慢慢试验、慢慢改进。
这一试就试了三个多月,斯万都带着人从特万特佩克地峡回来了,他的骑兵炮刚勉强定型。可是新炮的很多细节齐祖和慈祥还不太满意,比如说炮管的支架在发射时震动很厉害,发射一两次就还得重新定位,按照齐祖的意思,还要把支架上弄个减震缓冲设备。但洪涛等不及了,拍板决定开始小批量生产,后续的研究可以一边使用一边改进,没必要非得一次性把所有问题都解决。
春天联盟陆军的第一款火炮,在一二五一年最后一个月诞生了。它只有六十毫米口径,七十厘米长,算上炮架和底座,总重七十九公斤。这已经是齐祖和慈祥费尽脑筋的减肥成果,一两都减不下去了。
它的炮弹重一千五百克,弹体为灰口铸铁,内装四百五十克黑火药,由弹头上的碰撞机构撞击发火。弹尾由黄铜打造,有六片尾翼,采用猎枪霰弹作为基础发射药,按照不同的发射距离,可以在尾部加装若干环状发射药片。最大射程一点五公里,弹片有效杀伤半径在三米左右。冲击波不提也罢,黑火药的爆燃速度有点慢,不太适合做炸药。
用黑火药填充炮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火棉胶当发射药稳定性足够,但是填充炮弹当炸药,含氮量一高,就有点不稳定了。
炮弹这个东西,不像普通炸药,平时可以保管的很好,用的时候才拿出来。这些炮弹得跟着队伍东奔西跑,高温、高颠簸的环境都有,说不定还得受到碰撞。一旦自爆了,那就是很大损失,为了保障士兵的安全,洪涛不得不改用威力弱很多的黑火药。
至于说为啥弹尾要用贵重的黄铜打造,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加工方便。那六片尾翼用别的材料无法和弹体连接牢固,在没有电焊工艺的情况下,想直接铸造出来连着尾翼的铸铁件,对工艺要求太高,目前还达不到,只能用更容易加工的黄铜来做。不过慈祥正在试验用灰口铸铁来做弹尾,然后用钢片来当尾翼的新技术。
大概意思就是把钢片嵌在铸铁弹尾的缝隙里,然后用硼砂混合铁粉、铜片填充,再用泥糊上加热,让铁粉和铜片融化,把钢片焊死在铸铁的缝隙里。如果这个技术能搞成,就能降低一半的炮弹成本。毕竟在目前铜还是很多国家的货币,用这个玩意打人,就等于是铜钱把人砸死。
第114章 故乡的河
“这是地图,我想说的上面都写着呢,您自己看吧,我先去试试炮。”斯万才不管炮弹是用什么做的,也不管尾翼用什么材质,他只管效果。只要这门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小炮能放在马背上带着跑,还能比枪打得远、有足够的杀伤力,你就算用棉花做炮管、土豆做炮弹他也没意见。
“齐叔,您和小七盯着战舰和新炮的事情吧,我还有点急事儿。”洪涛拿着斯万扔下的一卷子图纸看了几眼,又蹲在地上稍微算了算,立马就带着卫兵启程了。什么新战舰、新舰炮、迫击炮都不管了,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别看斯万说话不太中听,但办事效率和认真程度还是不错的。他给洪涛带回来的这几张地形图画的很清楚,有些地方还标上了等高线,只是没用海平面为基准,而是找了一块河边的大石头。这块石头并不是随便找的,它是顺着河流逆流而上能走得最远的地方。过了这个点,前面的河道突然变窄,岸边也没有人能走的地方,连拉纤都拉不了。
当洪涛带着几百人坐着船按照斯万的地图来到这块大石头所处的岸边时,已经是一二五二年的二月份了。他带来的是先头部队,打算先在这里建一个营地,把房屋和生活设施弄好,罗有德带领的大批人马还在太阳城集结,准备好之后就会陆续从水路过来。
这块石头的位置大概是北纬十七度零五分,从斯万的地图上看,到北纬十六度六十二分之间是一片山区,山区南边又是平原,还有两条河流向南边的一个海湾里。至于这个海湾到底通向什么地方,斯万没有去探查。洪涛也不清楚这个很大的海湾是哪儿,不过他觉得海湾外面,百分之九十九是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