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页

“……只用一发霰弹就可以把这么大的炮弹打出去?”齐祖看着洪涛画的图,又进入了迷茫状态。这张图上分成了好几个部分,把这门很怪异的小炮画的活灵活现,还有炮弹在炮管里发射瞬间的刨面图。

它结构很简单,就是一根抬起角度很大的圆管子,下面有个可以调节高低角度的支架,管子底部有个盘子大小的底座,完了。图上是这么画的,两只手拿着炮弹从炮口放了进去,然后炮筒底部的撞针碰到了炮弹尾部的火帽,引燃了一发霰弹,炮弹就飞出去。

另一张是炮弹的各角度外形图和刨面图,如果说这门炮有点太简单了,那这个炮弹就太麻烦了。它不光形状是一头尖来一头细,两头不对称,尾巴上还有很多小叶片,一片一片的排列整齐。为什么要把炮弹设计成这么复杂的形状齐祖不清楚,但是他看出来了,炮弹尾部的黑火药居然是个猎枪里的霰弹。合算洪涛打算用霰弹当霰弹枪,把这枚炮弹打出去,成吗?

“先试试,如果不成,我就再加上点黑火药,这没什么难度。难的是您能不能造出合适的炮管来。这个炮管不能用铸造,那样太厚太重了,需要用钢板卷出来,在不炸膛的前提下,越薄越轻越好。”洪涛觉得炮弹的制造难度并不高,这种炮能不能成功,只有一个难题,就是炮管。

洪涛要造的这门炮就是迫击炮,它的原理很简单,礼花弹怎么从纸筒里打出去上百米高,迫击炮弹就是怎么打出去的。洪涛认为想制造迫击炮只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击发引信、一个是碰撞引信、一个是炮管。击发引信目前已经有了,硝酸银火帽既然能满足子弹的需要,当做迫击炮弹的发射引信也自然没问题。碰撞引信应该也不太难,只需要把撞击力度掌握好,别让小力量的碰撞触发炮弹引信就成了。目前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炮管。

迫击炮的炮管不需要承受太大膛压,但是对膛壁的厚度和口径要求比较高。口径太小了炮弹装药量就有点小,打出去意义不大。洪涛觉得最小也得六十毫米才有点意义,如果能做到八十甚至一百毫米就更好了。

以目前太阳城乃至金河城的冶炼和锻造技术,还无法直接弄出无缝钢管,连有缝的都不能量产,只能用钢锭锻成钢板再用固定的模具半手工卷制。这样弄出来的钢管总会有一条焊缝,现在又没有电焊设备,这条缝的强度很成问题,它能不能不被膛压撑开很难讲。

但不管成不成,洪涛也得试一试。除了迫击炮之外,他想不到任何一种火炮能满足跟随骑兵在没有道路的北美腹地快速行军的要求。再小的陆战炮也得几百公斤,遇上山地、树林、沼泽立马就得趴架。而迫击炮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它的重量只有几十到上百公斤,拆成炮管、炮架、炮座三部分,人都能背着行军,放在马背上丝毫不影响骑兵的速度。不管是山地还是树林、沼泽,只要骑兵能通过的地方,它就能过。

最主要的是迫击炮能做成开花弹,装药量还大,比发射实心弹的加农炮和榴弹炮杀伤力更大。按照目前的情况,炮火主要是用于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攻城战里迫击炮照样好用,别以为藏在城墙后面就可以躲开炮弹,人都保不住,光有个城墙管毛用。

第113章 迫击炮

想的挺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和设想的距离有点大,大到差点让迫击炮难产。出问题的地方并不是洪涛最初担心的炮管和碰撞引信,恰恰是他认为最容易解决的弹体和发射药环节,还有一个看上去更不会成为问题的问题,支架。

齐祖制造炮管的办法很原始,他就是用一根打磨圆滑的空心钢棍当芯模,然后把烧红的钢板用手工一点一点的卷上去。再往空心钢棍里注入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把空心钢棍抽出来,外面的钢板就变成一个有缝隙的圆筒了。这时候再用铁丝和硼砂把这条缝填满,用泥土把整根钢管包起来继续加热,从而把接缝处的铁丝融化,也就把缝隙焊上了。焊好的钢管用镗刀把内壁刮干净,经过打磨,一根炮管就出来了。

这么弄很麻烦,不过对于他们这些玩惯了锤子、炭火的工匠来讲,却很平常。叮叮当当几个人半天就弄出一个来,再用一天多时间打磨好,缝上后堵,完事儿了。齐祖还怕这根管子不够结实,就又弄了一根稍粗的半截管子套在它的底部,用两道钢箍给箍上。这根炮管做完,净重六十多公斤,一个人勉强能搬动。

“一点都不重,这是炮啊,不是枪,总不能指望一个人抬着满地跑吧!”洪涛觉得这根六十毫米口径的炮管有点重了,他计划的迫击炮全炮重也就百十斤,现在一根炮管就这么重显然不太合适。可是齐祖坚持他自己是对的,在他看来,炮就应该比枪重,如果都差不多,还叫炮干嘛,叫枪不就得了。

“这样,您先弄根不带套管的试试,如果不成,咱再上套管也不晚是吧?”洪涛觉得齐祖说的也有点道理,但他还是嫌炮管过重,坚持让齐祖又去单独做了两根不带套管的炮筒子,只增加了三道钢箍加固,等炮弹做出来了,就先去试试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