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去看看手工拉床和造子弹的模具,这东西还有改进的余地。”
观摩的结果有喜有忧,先说忧吧。枪管的制作过程非常麻烦,除去水力锻锤基本都是手工打造。工匠们先把钢锭烧红,然后用锻锤打成长条的片状钢板,再把钢板烧红,用锻打的方式卷在一根钢芯上。枪管越长锻打、加热的次数越多,还得一边卷一边用炭粉合着铁粉把接口焊好。卷完的钢管要打磨成六边形,这是为了后期加工固定方便,圆形的钢管很难固定,也不好确定位置。
再下一步就该上钻床了,把打磨好的钢管固定在木质手动钻床上,用长钻头把钢管内部先钻几遍,再放到镗床上用镗刀顺着钻好的管壁镗削几遍,确保钢管内壁光滑,然后才能上手工拉床拉膛线。齐祖做的拉床很简单,就是固定钢管的床体,用夹板来确保钢管与拉刀同心。拉刀装在一根木质蜗杆上,只需要向后拉动蜗杆,拉刀就会按照一定的旋转角度在钢管里运行,生生在管壁上磨出一道沟痕。
拉刀是用平炉钢里炼出来最硬的钢材打制成的带齿小钢条,就嵌在拉杠头部的凹槽里。最开始整个拉刀基本都埋入拉杆,只露出很少的刀齿。随着膛线的形成,用小纸片一点一点的把拉刀垫高,膛线也就越来越深。这种工作必须让细心的人来干,枪管里每根膛线都要拉上几百次才成型,一边拉还得一边往拉刀上抹鲸油润滑,整根枪管拉制完毕大概要经过二千多次的往复。
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顶多拉一根步枪枪管,加上锻造、打磨、套丝、枪托和燧发装置的铸造安装,三个工匠合作一天才能勉强完成一支步枪或者三只手枪,速度真说不上快。而且枪管在钻孔、镗孔、拉膛线的过程中还存在废品率问题,平均下来就算搞个流水线生产,按照目前帝国金属集团的产能,全力生产步枪一天也不会超过十支。
在枪管的制作工艺上,洪涛没看出任何可以改进的地方,唯一能发挥自己长项的就是教了教齐祖和工匠们如何对枪管进行表面渗碳处理和烤蓝处理,再把铸造出来的燧发装置也渗碳烤蓝,让它们增加表面硬度的同时能更耐腐蚀一些。别看这只是一些小技巧,但都是几百年里工匠总结出来的精华,对于齐祖和其它工匠们来讲,又是一个新方向,还可以仔细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用到其它地方。
第103章 战云密布
“按照这个图给我做个模具,枪管口径就固定在十三毫米,这是阳线和阳线之间的距离。子弹的口径小一毫米,正负误差半毫米,用金属模具铸造,材质就先用铅,以后再试试铅锌合金的比例。”改进不了枪支的制作工艺,洪涛就转而求其次,要在子弹上下手了。既然有了膛线,球形子弹就不合适了,圆头子弹比球形子弹有更好的气动外形,更适合旋转飞行,对稳定弹道、增加射程和精准度都有很大帮助。
洪涛画出来的模具就是后世气枪子弹的制作模具,或者说叫米尼弹。这东西玩过枪的人都会,制作起来也不麻烦,唯一有点难度的就是铅锌合金的比例。既不能太硬,那样会对膛线造成损伤,加快枪管的报废时间;又不能太软,太软了容易挂膛,在枪管里留下铅弹的碎末,影响装填速度。不过目前齐祖手头上没有现成的合金比例,洪涛只能先选择用铅来制作子弹,挂膛就挂膛吧,把子弹上抹点鲸油能好一些,等以后试验出来更合适的合金再换。
米尼弹的原理很好理解,后世的气枪子弹就是标准的米尼弹。这玩意源于土著民族使用的吹管,为了增加吹管的膛压,土著居民把飞镖的尾部用软木做了一个到凹槽的塞子。当这个塞子受到高速气流冲击时,就会胀大,从而把吹管密封起来,增加了吹管膛压,从而让飞镖射的更远、更准。
这种简单的原理用在子弹上面就更省事了,不用再弄软木塞,直接用铅水在钢制模具中铸造成子弹形状,弹体上增加两圈凹槽,用来涂抹油脂顺便减少和膛线的摩擦面积,然后在子弹尾部用冲床冲出一个圆洞来就可以了。当发射药的气流冲击圆洞时,子弹尾部就会胀大,封死了枪管里的空隙,既增加了膛压,还咬住了膛线,逼迫子弹沿着膛线旋转射出,一举三得。
四百米!采用米尼弹之后,前装线膛步枪的有效射程直接翻倍,在四百米之外对人形目标的射击精度都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如果有光学瞄准设备的话,准确度还能提高很多,打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枪不好,而是看不清目标。要是把射击距离缩短到三百米以内,准度还会成倍增加。手枪的有效射程也增加到了三十米以上,其实五十米之外照样够威力,能不能打到就要看射手的技术,毕竟用手枪瞄准的难度更高。
除了射程和准度大幅度增加之外,用了米尼弹之后装填速度也成倍的加快,洪涛这个二把刀射手就能很轻松的达到每分钟三发的水平。这完全得益于米尼弹的口径比枪管略小,不再需要包裹着皮子用锤子往枪管里砸,只要把弹体往固态鲸油里蘸一下,让弹体的凹槽沾满油脂,即可直接塞进枪管,拿通条一捅就完事了。有了这些油脂的粘连作用,即使枪口向下,子弹也不会掉出来。
“以后还是在弹体上涂蜡处理吧,打个仗还得弄一手一身的油太脏了,严重影响我军的军容!”面对齐祖们的完全满意,洪涛还有点不知足。
枪是好枪,使用也很方便,但是老从枪管里往外流黑油,稍微不注意就蹭一身,很让他别扭。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需要在大批量制作子弹时,把成品铅弹和石蜡、石墨球放到一起滚动,让子弹表面镀上一层蜡就不用再去蘸油了。不光能提高装填速度、减少膛线磨损,还能干净许多。
“多造步枪,手枪的制造必须在内务局的监督下进行,每把手枪都要对编号进行严格登记!”有了前装线膛枪,船上的水手和陆战队员就可以放弃手弩改为装备步枪了,但是洪涛在大规模制造线膛枪的同时对枪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步枪只需要有生产编号、知道是什么时候产于哪里即可,但手枪的生产、使用却需要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