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当然了,也不能光调戏人家女孩子玩,毕竟是在古代,不能太过分,剩下的空余时间,洪涛就在沙滩上办起了扫盲班,不光泊珠、黄沙、泊鱼、泊虾、泊蛟要学,那些嫂子们也得学。洪涛不求让她们能写会算,但是认识自己名字,知道简单的加减乘除还是很必要的,这样以后再做什么复杂的工作,就不用自己挨个去叮嘱了。

简单生活乐趣多,忙忙碌碌时间快。当黄海他们每人扛着一根粗大的竹子回到沙滩上时,半天已经过去了,洪涛也终于脱离了妇女主任的头衔,开始忙活起自己的活计,设计制作三角帆的支架。

o艇是最初级的帆船,一般只用于青少年和初学者练习,相当于帆船里的卡丁车。它一般有两米长,一米多宽,上面有一面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三角帆。说是三角帆,其实是个矩形,结构非常简单,帆的上下缘各有一根横桅支撑,在上面那根横桅尖端,再安装一根斜拉杆,当帆升起时,把这根斜拉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主桅上,这样这张帆就像风筝一样被这根斜桅给撑住了,只要兜住风,帆布就不会出现变形漏风的情况。这时只需要操作连接下横桅的绳索,控制帆的方向,就可以带动船只航行。

现在洪涛要做的就是上下横桅和斜拉杆,下横桅可以粗一些,但上横桅和斜拉杆不能太粗太重。有了做地笼的经验,洪涛觉得那种由竹条编成的竹辫子最合适,既坚韧又轻巧。另外这种竹辫子还可以有其它用途,比如把它编成圆环状,缝制到帆布的边缘,就像窗帘环一样,一个一个的套在主桅上起固定作用。由竹辫子把帆固定在主桅上,升降帆具时摩擦力就比麻绳小多了,还不用花钱买,竹子这玩意山上有的是。

不过刚砍下来的竹子是不能用的,它里面含有的水份太多,直接使用很快就会干裂变形,这是因为竹子的表面和内部水份干燥程度不同造成的。如何加工竹子呢?办法很多,可惜洪涛一个也不会,他从小生长在北方,没怎么接触过竹制品加工行业。

洪涛不会没关系,疍家人会!黄海带着大家把这些竹子砍成了3、4米一段,然后用一根红缨枪似的东西,伸到竹筒里面,把竹节全部钻出一个小洞来,只留最下面一个竹节不钻通。这时再把这些竹筒运到连排船上,直接插在水里,用一盆一盆的海水往竹筒里灌,直到灌满为止,再把灌满水的竹筒插在沙滩上晾着。

“灌进去的是搀了海盐的海水,如果不急用,直接灌海水晾上一个多月就可以了,要是着急用的话,就多加海盐,一旬就可以用了。”黄海一边看着几个孩子忙活,一边给洪涛讲解处理竹子的工序。洪涛听到是盐水之后,大概明白了处理原理,这是利用液体密度,强行把竹子细胞壁里的水份析出,让竹子加快干燥速度,很科学啊!虽然劳动人民说不出什么具体的科学原理来,但是他们通过世世代代的总结,已经按照这些原理去做了。

大部分竹子还不能用,但这不耽误洪涛先进行试验,疍家人的连排船上都放着几根处理好的大竹竿,足够洪涛折腾的。既然是试验品,洪涛就想等陈名恩回来,用陈家的船先试。自己是陈名恩的干儿子,也算是陈家人了,没把握的事情还是拿自己家的东西折腾比较合理。改革嘛,就会有失败和成功,这是难免的,但你不能把失败都让别人承担,自己光享受成功,那不叫改革,那叫耍流氓。

第017章 宋朝o艇

“我家船多,用我家的试,你阿爷要太阳落山时才回来,还有两个时辰呢,不等他!”但黄海是个急性子,他看到洪涛把两张破帆缝合在了一起,上面还缝上了一大串竹辫子编的圆环,还带着上下两根横杆,很是好奇,拉着洪涛就让他用自己的船做试验,还主动让儿子把小木船拖到了沙滩上搁浅了。

“这根绳子是升帆索,把帆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绑牢就可以了。这根绳子是操帆索,穿过隔板这个洞,用来操纵帆的方向,找到合适方向后,把绳子在这根竹筒上绕几下,卡在这个洞上就固定住了。”洪涛在大家的帮助下,把做好的这张破帆装在了黄海那艘小木船上,然后开始给大家讲解这张帆的主要构件用途和它们的使用方法。不光黄海和那几个表哥们要来听,洪涛还把沙滩上的所有人都叫了过来,包括三个孩子。

这种帆很好操作,熟悉了之后,只需要一个人一只手就足够,后世里十多岁的小孩子经过简单的训练都能一只手操帆、一只手掌舵,洪涛相信这些以大海为家、以船当坐骑的疍家人至少不会比后世的那些城市孩子差。

没有滑轮没关系,把船尾的隔板上钻出一个洞,打磨光滑之后也能勉强代替,再把麻绳上系一些结防止手滑,用一个一尺多长的竹筒当锁缆器。需要固定操帆索时,在上面缠几绕就卡在小洞上了。这样的话,只需要坐在船尾的船帮上,一只手拉着操帆索就可以控制帆的方向,把操帆索全部拉紧,帆就和船体平行了,这时候就能选择是左舷吃风还是右舷吃风。只要根据风向把操帆索松开不同的长度,再固定住,帆就会吃满风。这时上下横杆和斜拉杆就会把帆布撑起来,让它无法过多变形,只能被风吹成一个鼓包,带动着小船前行。

至于操舵的问题,洪涛也是按照o艇的模式做的,就是在舵把上固定一根横着的竹棍,不用太粗,镐把粗细即可。这样坐在船尾的船帮上,左手通过这根竹棍,就能推拉舵把,右手通过操帆索,就能控制帆向,同时升帆索也绑在船尾的隔板上,想升帆降帆都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全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