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居中主位上端坐的,是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人,慈眉善目,下颌几缕长须,乍一看去并不威严,反而像是邻家大叔。可就是这么一位邻家大叔,刚刚已经一通杀威棒发落了一个犯事生员!

“学生拜见大宗师。”

也不管多少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汪孚林目不斜视,低头行礼,要多恭敬有多恭敬。下一刻,他就只听见一个声调缓慢的声音。

“你就是歙县生员汪孚林?”

“正是学生。”

“那你可知道本宪宣你何事?”

学生不知……

汪孚林知道他要是敢这么回答,十有八九会激得这位大宗师雷霆大怒,说不定下一次问话之前,先让自己尝一顿竹笋烧肉,于是他当即抬起头来,胆大地直视着上首这位老者,不慌不忙地说:“学生知道,是为了传闻中学生罔顾孝道,县试作弊,买侄为奴等事。”

“你既然知道,本宪准你置辩!”

汪孚林最怕遇到的就是那种急躁不听人话,上来就喊打喊杀喊革功名的提学大宗师,如今听到上首这位干脆利落地撂下这么一句话,他登时心中一宽。尽管他早就为了今天的情形暗中演练过很多遍了,这时候还是稍稍整理了一下情绪和话语,这才开了口。

“其一,学生乃是家中独子,二老素来督促极其严格,自启蒙以来,日日读书不辍,虽三九三伏,读书不得少歇。父亲常年奔波在外,每逢有家书送回来,必然是以劝学为主。”

这是笔记里头看来的,此时汪孚林自然说得理直气壮:“此前道试在即,家父捎来的家书上,严令学生在家安心备考,不许离开半步,否则即为忤逆不孝。家母前往汉口一为侍疾,二也是因为她精通算学,能够帮助家父。我歙县好学之风深入人心,虽乡野也有社学,不孝者乡里千夫所指,试问学生如若不孝,本村长辈乡亲何以一路相送至城中?”

一口气说到这里,见座上大宗师不置可否,四周的生员之中却传来了一阵嗡嗡嗡的议论声,而后又归于寂静,汪孚林才继续说道:“其二,学生从前除却这三场考试,就没有出过松明山村,县试之前又和老父母素昧平生,何来作弊之说?众所周知,县试、乡试、道试,名次如何本就未必一定,既是平日积累,也有临场运气。若是县试名次高,道试虽取中却在末位,这就是作弊,那过往数百年,有多少先贤亦会遭此污蔑?有多少考官要蒙不白之冤?”

生员之中,大多数人和汪孚林都不甚熟悉,只觉得这位附生在外头看了一场杀威棒之后还能口若悬河,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都颇为可观。只有人群中的程乃轩有些讶异地挑了挑眉,暗想这是从前与人觥筹交错间,显得很不擅长交际的那位贤弟吗?

这先后两次回答,汪孚林知道这些反驳虽说有力,却绝对称不上严密到无可辩驳。换言之,那就是空口说白话,仅此而已。反正他真正的重心在于最后一条买侄为奴,这会儿调整了一下呼吸,决定拿出杀手锏,毕其功于一役。

然而,就在这时候,他只听明伦堂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嚷嚷:“大宗师为小民做主!那汪孚林不是买侄为奴,而是逼侄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