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页

“那是要在沪上造这个东西?还有,卖到美国不是和美国人抢生意吗?他们难道不会把我们赶出来?”杜亚泉和陈大发这些华侨交好,知道美国不是那么好呆的。

“拖拉机不管是热球机还是柴油机,都是烧石油的,美国那边有一个人会很高兴我们造这种东西的,我们先造拖拉机,等美国人也开始造履带拖拉机的时候,我们就升级换代,等拖拉机没有市场的时候,我们就造工程机械,等工程机械没市场的时候,我们再造别的什么,”杨锐本想说坦克的,但想来还是算了,“另外就是拖拉机工厂不能放在沪上,那里太不安全,还是放在通化新城的好。这里气候冷,对造机器有利。而且又是在山里,生产这个最好,就是石油……这个不急,还是先进口吧。拖拉机厂的可行性报告沪上那边很快就会传过来,现在他们在统计其他国家的数据。”

钢铁厂提出来,谈下来还多了一个拖拉机厂,杜亚泉听后半响才道:“沪上不安全,通化就安全嘛?”

“嗯,这里比沪上安全!”杨锐答道:“虽然离边界近,但是朝鲜那边也都是山,大部队越境无法补给物质,要越境最多也就是几万人的规模,就这些人,还是没什么好担心的。打丛林战,我们谁都不怕的。”

通化什么都好,就是离朝鲜太近了一些,既然杨锐对于此地的安全有信心,杜亚泉就放心了,他小心的在工作笔记上把拖拉机的事情记下来,以待回去好好想一想如果要开这么一个工厂,要多大的地方,还有用电、用水、用人各个方面应该怎么调配。

说完军工、重工,再接下来就是轻工和农业以及教育,杜亚泉把本子翻过一页,开始说轻工。“轻工我们主要是在榨油厂和炼油厂上,缫丝、面粉、纺织这些我们都没有涉及,只是培训了一批本地的商绅,然后由关东银行给他们贷款,让他们办厂。去年我们在各地的榨油厂共榨油七千六百吨,出口美国两千八百多吨,其余的都运到沪上,一千五百吨是硬化后用于造肥皂蜡烛以及润滑油,其他剩下的都是食用。去年整个东北去年大豆产量估计为六十五万吨左右,农贸公司内贸做了十五万吨,出口了四万多吨,占全东北出口量的一半。主要是出口日本、南洋还有菲律宾。不过去年开始日本人三井拉了一帮人也在各地收豆子,大连那边我怕再过两年,他们靠着南满铁路要把我们打压下去了。”大豆是东北经贸的重头戏,杜亚泉一向盯的紧,他这么着急铁路除了运煤,那就是运豆子。这其中又以运豆子最要紧。

“大豆的事情很复杂啊。”杨锐说着拿出准备好的一份文件给杜亚泉,“这是沪上制定的大豆产业发展报告,你回去找人研究一下吧。只要能把这里面的事情做好了,那大豆就是永远的控制在我们手中。”

杜亚泉闻言接过,计划很厚,他只翻开了目录,只见目录上有好几个大标题,第一个便是在沪上交易所开设大豆期货,一看到沪上,他便道:“行健去沪上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嗯。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杨锐点头道:“美国那边股票马上要崩盘了。韬辅走不开,这事情只能派行健去。沪上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大豆期货在那边挂牌有利于出口交易,以后大豆卖什么价钱,还是要看那边的行情,还有生丝、桐油、煤炭,这些以后都要上市交易,我们是庄家,很多事情就好操控了。不过为了可以上市交易,东北这边就必定要对大豆分级交易。”杨锐再补充道。

杜亚泉却道:“我们现在已经在这样做了。大豆已经分了等级,豆饼、豆油也有等级。比较我们自己的榨油厂不少……”

“不行,这样还不够。”杨锐是看过整份报告的,知道上面很多东西和杜亚泉有偏差,“大豆的产量还在不断的提升,现有的这些榨油厂完全不够。现在关东银行马上就要实行一个油坊贷款计划,即给所有有意向开油坊的人低息贷款,而这些油坊将加入我们主导的东北大豆贸易商会,届时所有油坊都是按照我们的标准榨油,做出来的豆油、豆饼将会是一个标准;大豆这边,将在各地成立保管仓库,客商的大豆入库就分级,不再是简单的分级,而是细分成五级。为了怕有些人嫌麻烦,储存费用将适当减免,铁路的运费也将对于分级之后的大豆优惠,这样既能分级又能给铁路公司拉货源,一举两得。最后就是当地的合作社制度,这事农垦公司的要做的事情,大豆终究是一种商品,世界贸易的油料有涨有跌,气候每年也会有变化,所以从种植上去调配还是很有必要的。”

杨锐一口气把该说的东西都说了出来,但还没有说完就被杜亚泉打断了,他道:“这样就不光是做生意这么简单了,这……这好像,好像我们变成了官府一般,在操纵整个大豆生产、加工和贸易,竟成,我们有这么多钱贷给他们建榨油厂吗?还有合作社,这是要把所有的百姓都联合起来啊,这能做到吗?”

“这有什么做不到的,关东银行现在沪上影响颇大,而且沪上那边不少人做大豆都发了财,即便不是我们贷款建的榨油厂,只要用了我们的机器,受过我们的培训,那也就会加入大豆贸易商会,其实我们做的就是整合这些榨油厂,整合武器一是铁路,二是榨油机,现在各地的榨油机都很落后,我们之前用的那种压榨机在技术上是比其他人设备都先进的,那些办榨油厂的人难道不知道要买这种设备?”大豆产业计划是东北的重中之重,整个计划费了杨锐不少心血,“农村那边其他的不提,关键是我们能掌握大豆价格就好了。”

见到杨锐说大豆价格,杜亚泉却道:“前这几年东北大豆的价格是我们说了算,这都是因为占了沪上那边的便宜啊,可只要日本人的出口量超过了我们,那东北大豆的价格就将由他们来定。这……这便是我最最担心的事情!”

定价权是农产品贸易的最关键权力,谁掌握了货源,谁就掌控了一半的定价权,而另一半,则在贸易商那里,天字号控制的粮站、大车店不少,算是掌握了货源,而内贸和出口的量极大,算是控制了贸易,这样基础上完全可以操纵大豆的价格。不过随着大豆外贸量的攀升,按照报告三年之后将达到四十万吨——杜亚泉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其实按照历史这不但是真的,而且这个量只有实际数字的一半——这样的出口量下,日本人的议价能力自然会提升,哪怕大豆比蚕茧耐储,但一个不好,又是胡雪岩第二。

杜亚泉的忧虑杨锐却不当回事,他笑道:“秋帆兄,不要担心,一切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说完杨锐却转移话题了。他另外问道:“这边学校办的怎么样了?杭州的事情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