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仁禄笑道:“没事,孔明、元常就在新安,老子跑到他们那里趴着,他们自然会照着老子,不会有事的。”
邓艾闻言心中一凛,贾仁禄向他瞧了一眼,道:“你可是想问孔明、元常在新安做什么?”
邓艾被他看穿了心思,嘿嘿一笑。贾仁禄笑道:“自然是来查荀攸之死一案。皇上听闻荀攸猝死于新安,又听说在他死前你小子曾和他趴在一起,龙颜震怒。特命孔明、元常及老子等人组成治丧领导小组前赴新安,一来为荀攸治丧,二来查察他的死因。孔明是治丧领导小组组长,元常是副组长,两人位高权重,自然责无旁贷,不可擅离。老子不过是小小顾问,挂名而已。老子既没什么事干,又不想天天对着荀公达的遗体发呆,于是找个借口,溜将出来,搂着美媚逛逛风景,透透气。没想到半路上却遇上了你。既然你小子自投罗网,老子当然要押着你到新安,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跟孔明、元常解释清楚。”
邓艾吓了一跳,道:“皇上肯……肯……肯定认为是我杀了荀……荀公达,我若去新安哪……哪还有命在?我不去,我不去。”
贾仁禄笑道:“要是皇上驾临新安,你小子去了,不被五牛分尸,最起码也要被扔到锅里煮了。可现在坐镇新安调查事情真相的是孔明和元常。这两人都是通情达理,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这事要是你干的,你小子就算是逃到天涯海角,也会被拉回来枪毙。可这事要不是你干的,他们自然也不会冤枉你,审问明白后,自会还你清白。现在你若是堂堂正正的随老子去新安,证明你小子心里没鬼。你要是一心想逃,老子自然不拦着你,可到时你不慎被人逮着了,你可别指望老子替你说话。”
邓艾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大人说的对。我行得正,坐得正,又有何惧?”
贾仁禄点头微笑,道:“这里怪渗人的,又没有热闹可以看了。咱也别在这趴着了,还是赶紧闪人吧。”
当夜一行人回到偃师,贾仁禄命偃师县令立即准备囚车一辆,精干差役若干。偃师县令也不多问,接令后亲自去牢中挑了特大号囚车一辆,然后召集全县差役亲自挑选,选了身手极佳的差役三十余人,由县尉领着来到贾府。次日一早,贾仁禄令县尉将邓艾绑了,装上囚车,一行人策马扬鞭,首途前往新安。诸葛亮见贾仁禄去而复返,不由得有些莫明其妙,亲自出城迎接。贾仁禄将事情始末说了,诸葛亮向关在囚车里的邓艾上下打量,问道:“你就是邓艾?”
邓艾点了点头,诸葛亮笑了笑,对贾仁禄道:“没想到这种事居然也能给你遇上,怪不得皇上总夸你是福将。”
贾仁禄脸皮虽厚,但在师父面前倒也不敢吹牛,嘿嘿一笑,道:“这运气来了,当真是连城墙也挡不住。”向邓艾瞧了一眼,在诸葛亮耳边低声道:“老子怎么看也觉得这小子不像是杀人惯犯。一码归一码,咱可不能因为杨瑛的事而找他麻烦。”
诸葛亮道:“这里不是说话所在,咱们先进城吧。”
县衙正堂,诸葛亮屏退左右单独与贾仁禄叙谈。诸葛亮道:“这邓艾可是杨瑛的意中人?”
贾仁禄点了点头,诸葛亮轻摇羽扇,道:“你打算怎么办?”
贾仁禄道:“不知道。这事难办的很,为私,老子自然希望杨瑛能得到幸福,和心上人百年好合;为公,老子却希望杨瑛能以大局为重,前往鲜卑和亲。老子现在左右徘徊,进退两难,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师父,不知您是怎么看的。”
诸葛亮道:“邓艾乡试时的试卷我调来看过,答得很不错。只可惜此人桀傲不逊,稍立微功,必会得意忘形,目空一切。不甘居人之下者,必想要居人之上,若重用此人,必将给国家带来后患。如今国家人才济济,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我看不如……”
贾仁禄笑了笑道:“师父就是师父,一眼就看出这小子的毛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