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妇笑了笑,道:“吃饱了没有,要不要再来一碗?”言语之中也颇蓄深情。

贾仁禄曾因落难到过刘泽家里,险些吃上野菜,是以知道三国时老百姓生活还不富裕,有稀粥吃的估计已经算得上是小康了。虽然这碗汤水填进他那已咕咕乱叫的肚子里一点感觉都没有,但他也知道这碗粥八成是这老妇人的午餐,有的吃就不错了,如何还敢再要?摆了摆手,对那老妇人说道:“吃饱了,谢谢您。”说着将瓷碗递了上去,便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显是在说饿死了,快给我饭吃。

那老妇微微一笑,从篮中取过一只瓷壶来,在他的碗里又倒了小半碗粥,道:“快吃吧。”

贾仁禄摸着肚子,心中暗骂,道:“叫屁叫,再叫老子……”他的肚子显然不知道他心里所想,仍是咕咕地叫个不停。贾仁禄叹了口气,一仰脖又将那碗粥灌入腹中。

那老妇道:“还要么?”

贾仁禄心道:“不是能再吃了,再吃老子就要遭天遣了。”说道:“真的吃饱了。”好在此时他饥火稍抑,肚子也就不再叫了。

那老妇点了点头,收起碗壶,拎着篮子走向茅屋。过不多时,她复又走出屋来,来到江边继续浣衣。

贾仁禄上下打量着那老妇,心里不知怎的,竟想起一副对联来:“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可以说是淮阴侯韩信一生的写照。上联的那一知已指的是萧何,当年韩信投刘邦时不遇,心灰意懒之下,弃刘邦而去,多亏萧何披星戴月,将他追将回来举荐给刘邦,他才能够平步青云,功成名就。然而就在韩信密谋造反时,却也是这个萧何从中捣蛋,献计诱韩信入宫,将他斩首。这便是所谓的生死一知己。下联的两妇人便是漂母和吕后。当年韩信落魄之时,幸得河边一洗衣妇人接济他饭食,不然他早就饿死沟渠了,哪还能领兵打战?其后他飞黄腾达之时,却是死在吕后手上,真可谓是存亡两妇人。

贾仁禄一想到这对联,心中一凛,心道:“老子今天也算遇到漂母了。若没有她,老子估计也得饿死。照这么说老子岂不和韩信有点像?和这厮有点像肯定不对头。看来老子日后要处处提防,别倒在妇人的手里……”

那老妇年纪有些大了,手脚颇不灵便,捣了几下,便要停下来喘口气才接着捣。贾仁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走上前去,伸袖子替那老妇抹汗,道:“老人家你怎么一个人捣衣?家里还有别人吗?”

那老妇心中伤感,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哽咽道:“都死了,就剩下老婆子一个人了。”

贾仁禄歉然道:“不好意思,我让您伤心了。”

那老妇摇头道:“没什么,我老伴早年间病逝了,家里就一个小子,我好不容易将他拉扯大。刘使君攻刘璋时将他征入伍中,在打雒县时走小道被乱箭射死了。”说到此泪水便又止不往的流将出来。

贾仁禄长叹一声,道:“从这里到江州远么?”

那老妇伸手一指东南方道:“不远,沿着东南方向走不出五十里便到。”

贾仁禄四下瞧了一眼,心中默记周遭景物,道:“大恩不言谢,在下身有要事,就不多打扰了。”长揖到地,迈步向东南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