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豹怒道:“我有何事欺瞒于你,今天你可要说清楚,不然……”说完四下番将纷纷怒目横视,作势拔刀。

赵二视同不见,道:“明公明明在你处,你们却失口否认,还说不是欺瞒?”

刘豹心下一惊,心道:“难道给他发现了蛛丝马迹?我已让人将刘备等人移出数十里,四下看守甚严,照理来说不能啊!”想到此便站起身来,道:“这话可由不得你乱说,你有何证据?”

赵二取出一封信来,道:“前几日徐军师于平原城外射猎,打得大雁一只,谁曾想其上竟拴着帛书一封,乃是明公写与军师之信,言道明公被软禁于此,望平原城中速速差人来救!”

刘豹大吃一惊,伸手一指那信,嗫嗫嚅嚅地道:“大……大……雁!”说完便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道:“真有这事?”

赵二微微一笑,道:“信便在此,左贤王不信一看便知。”

刘豹命人取来帛书,展开一看,越看越惊,抬起头来,道:“看来是下面的人没说实话,你先下去,我好好问问,过会便给你答复!”

赵二道:“还请左贤王速速查清,不要因这一件小事,而影响大汉同匈奴的交情。”

刘豹道:“我自有分寸,你先下去吧。”

赵二走后,刘豹将蔡琰请至帐中,道:“我原本想扣刘备一年半载的,让他绝了回中原之心,心甘情愿的为我效力。哪知竟然连只畜生都和我做对,现在这事该如何处置?”

蔡琰道:“相公可听说过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刘豹摆了摆手道:“我从不读汉人书籍,哪知道你们中原那堆烂事。”

蔡琰笑道:“呵呵,那我说给相公听听好不好?”

刘豹点了点头,道:“说说吧。”

蔡琰整整理理思路道:“春秋时晋国内乱,晋献公听信了宠姬骊姬之言杀了太子申生,晋国大乱,当时重耳还是公子,为避乱逃到了翟国,时年四十三岁。当时便一批朝中大臣自愿放弃高官厚禄,追随公子。其中出名的有赵衰、先轸、狐毛、狐偃、介子推等人,朝堂为之一空。献公死后,重耳之弟夷吾仗着秦国之力,平了晋乱做了晋国国君,害怕他哥哥和他争位,便差人追杀重耳。”

“重耳一路逃亡周游列国,五十五岁适齐,六十一岁适秦,等到他平乱做了国君之时已是六十二岁了。晋国在他和一班文武的治理下,国家大治,开创了一代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