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道:“叔父待我恩重如山,他得南阳之后,不久便染病而逝,临终前别人不传,偏将南阳传之与我,我婶便如我生母一般。可恨曹操,我好心好意归顺于他。他却贪图美色,将婶婶诱入营帐行苟且之事,害她羞于见人,含恨自缢。每提到此事,我就……我就……”说到此已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贾诩知其意不可回,无法可想,叹了口气,道:“如今刘晔已到,该如何打发?”
张绣道:“宣他进来。”
少时,刘晔进殿,其礼甚恭,也呈上曹操书信。张绣展开浏览,信中所述也是招安之意。文中言语有礼,盛赞张绣兼书曹操盛德。言曹操久慕张绣之德,愿以之共创大业,削平乱世。张绣本是十分气愤,见此书信也不禁心平气和,脸色也随之和缓不少。
览毕之后,张绣叹了口气,道:“你可上复曹公,非我不愿从之。怎奈手下将士皆不愿从,我是众意难违,无可奈何,还请曹公体谅。”
刘晔目视贾诩,贾诩缩身张绣之后,向他不住挥手,示意他立即退下,不要再言。刘晔心中雪亮,一点便透。但他身负曹操之命,来此招安,焉能不发一言便走,于是说道:“将军统领宛城,手握兵权,为一方诸侯。若觉事之可行,便该乾纲独断,何必博采众议。”
张绣微微冷笑,道:“他们听说我要投曹,纷纷跑来问我是不是忘了淯水之事?他们不忿曹操之所为,甘冒矢石替我卖命。如今我却要归顺仇人,岂有此理?他们说如果我一意孤行,他们便要离我而去。你说这些问题我该如何回答?这样的众议我要不要听?”
淯水之事,本就曹操无理在先,张绣为报仇杀曹昂、典韦在后。此事不论谁来辩在道理上都是辩不通的,刘晔一时语塞,无言以对。正在沉思措词,却见张绣怒气勃勃,站起身来,手握剑柄,作势拔剑,怒道:“今日我本不想旧事重提,大家好说好散,方为合理。若你再逞口舌之辩,别怪我不客气了。”
刘晔还欲再说,张绣伸手一指,喝道:“滚!”身后贾诩也频频使眼色让他速退,刘晔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行礼告辞,转身退下。
第52章 泄露天机
刘晔退后,张绣说道:“如今触怒袁曹,二人必不善罢,不知该如何应对?”
贾诩见事已如此,摇头苦笑,道:“明公勿忧,曹操几次来争南阳,均不胜而还。我与刘表联合,不惧曹操。而袁绍离我甚远,中间隔着曹操。若要攻我,得越过陈留、许都方能到此。黎阳之战,彼不能前进一步,如何能来犯我?”
张绣点了点头道:“文和之言有理,如今刘备已得徐州。此次三方伐曹全是他一手挑起的,虽然其事无成,但责在袁绍,不在刘备。刘备有了仁禄和徐庶之后强上不少,所谋无不中。徐州城外大破刘岱,以三千之众,围奸四万兵马,降者上万,如此战绩不得不令人佩服。我已决定投他,文和你这就帮我写上一封书信,道上我归顺之诚,送与刘备。”
贾诩道:“徐州四战之地,在曹操的包围之中,南虽与孙策接壤,却隔着条长江,孙策即便有心接应也是鞭长莫急。我看刘备在徐州呆不久,早晚还得窜身一隅,仁禄或许是也看到了这点,才没来和我们联络。如今投顺刘备不时最佳时机,还请明公三思。”
张绣点了点头,道:“文和说的甚有道理,如今该如何应对?”
贾诩道:“我与刘表互为唇齿,唇亡则齿寒。曹操在我处占不到便宜,必会遣人往刘表处招安,若刘表投顺曹操,南阳危矣!明公因急休书一封,道明利害,让其认清形势,不要归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