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也是笔画最简的,但总量过少。在战国和秦汉时期,汉字形体变动最大,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都在这段时期完成。
东汉后期出现的楷书,从此字体稳定下来,这也正是后来把文字称为汉字的原因。
不过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行书和草书又是隶书的简化。
在现在正式的楷书字体外,其余也有许多简体字流通,从汉唐宋明等时代的书法作品中,本就有许多汉字的简便写法,这些书写习惯中的简写字,数量还很多,多达数百个。
刘钧觉得,推行简体字,能大大降低教育难度,提高识字率,也能增加汉字的书写效律。不过简体字也不能乱简,若是简化成了后来的朝鲜字、日本字那种样子,都是圈圈点点的,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也就没了。
在汉以来的历朝以来已经有书写简化习惯的字,可以整理推广,也可以在这种基础上,把一些简便的古字、俗体字、形声字等等拿来使用。
其目的还是要让汉书读书更加简单,提高识字率和效率。
刘钧也是反对大量合并汉字的,大量合并没必要,只是把一些特别复杂的字简化一点就好。
大汉现在有两亿多人口,虽然有六十万秀才,几百万读书人,但对于两亿多人口来说,其实识字率并不高。
尤其是那些边疆之地的土著,识写汉字的更少。
简化字不但能够加强汉字的识字率,还能让那些边疆少民土著也迅速的接受汉字。若再全面推广通用语,那时帝国的向心力凝聚力必然更强。
而要提高识字率和普及通用语,刘钧觉得推行简体字和流通最广的北京话是最佳方案,再给北京话加一个汉语拼音,相信能够更提高效率。
嗯,对于朝廷来说,效率最重要。
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年太久
李建泰是刘钧新选任的京师大学堂校长,在此之前,他是国子监祭酒。老家山西,天启进士。
不过虽然只是个校长,但李建泰家里在山西却是地方有名的高门。李家拥有百万家产,光看李建泰前后纳了五十房妻妾,就可知道他多有钱了。没有家族世代积聚,仅靠他当校长的那点工资,就算他再有山西人抠钱的本事,也不可能娶五十房妻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