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页

县衙。

原来王杰占据这里做了他的将军府,现在则成了张山的临时行辕。张山坐在那里,听着陈观和几名参谋的禀报。

襄城已经拿下来了,不过襄城的情况并不容乐观。

城里粮食紧缺,物资匮乏,尤其是容纳了许多的饥民,这些人既有本地的,也有外乡的,既无工作,也没钱财。

“要马上恢复地方秩序,开始春耕,安置好这些百姓。”这里毕竟不是当初的辽东,不是攻下城池来个拆迁一空就行了。最重要的还是得恢复生产和秩序。而这些,也离不开地方上的这些缙绅商人们。

襄城中有头有脸的大户很快都来了,既有致仕的官员,也有功名的秀才、举人等,还有地主以及商人们,还有原来官府里的胥吏们,所谓的一地乡望,说的就是这些人物了。

“请诸位前来,一是因为襄城收复,城里乡下需要有出来维持秩序,恢复春耕,你们都是地方乡望,本帅希望你们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做好表率做用,带头维持。”

一众襄城人连忙点头应肯。

张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继续道,“还有一件事情,襄阳有不少的灾民,缺粮少衣,本帅呢需要大家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拉这些兄弟同胞们一把。我知道诸位家中还都有不少的存粮,大家都拿出多余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诸位放心,我们也不会白征你们的粮食,两块银元一石粮,按这个价,我们拿现银买粮,一分不会少也不会拖欠。”

张山这个话一出,官厅中却立即冷了场,刚才还连连应声称是的一众乡绅商人,一听说要买粮,却全都不肯吭声了。

第四百三十章 再裁三十万

京师。

吴甡很快发现自己当了刘钧的大当,先前他把盐务和四海银行、江南制造厂、东印度公司等的税务一起打包,订了一个每年两千万块银元的税额,刘钧痛快的答应了。吴甡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特别是当刘宗周支持他要求刘钧同意了这两千万税款,得进入户部,并在使用时得经过三人一起签字才能拔付时,他当时是兴奋万分的。

两千万块啊,财政问题能够大大减轻。

然后,他很快就发现了,刘钧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痛快那是有原因的。两千万块虽然要分批上缴,可第一批的八百万确实已经到帐。